手机站   |   客户端

春耕之种 生命之歌

时间:2020-03-10 10:1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类:清风苑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春意渐萌,四时更替,宅家防疫的人们陆续复工,山林田地也迎来了春耕季。农时不等人,生命诚可期。足下土地既供养我们,亦在精神上支撑我们,我们和土地的联结如同一曲生命的赞歌。栖身田园,陶渊明沉醉种豆南山下,亨利·梭罗徜徉瓦尔登湖,借《种子的信仰》以言志;索尔·汉森痴迷于自然诗意,以《种子的胜利》讴歌生命的顽强。

细观春种的“一粒粟”,貌似寻常,自有力量。由植物的视角看,种子不仅携带着它们的遗传基因,也是能量的贮存所,其中包含的能量——如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可供“下一代”生长。也正因为发现了种子的营养,人类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采集种子为食;进入农耕社会后,那些口味熟悉的种子理所当然地被选为主食,广泛种植,据各地情况有水稻、大麦、小麦……因此才有了尤瓦尔·赫拉利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小麦驯服了人类”。而在索尔·汉森看来,种子的生物学属性实则诉说着它经历的困境,进化学上一小步,是生命奋斗的一大步。冰冻酷暑水淹火燎,渡尽劫波仍能生长,有赖种子的休眠期;分泌生物碱、坚硬的壳、尖利的刺,都是种子保全自己的方式;清甜多汁的果实、薄如蝉翼的“翅膀”、纤细蓬松的绒毛,帮助种子传播更远。尼采说:“那些不能击败我的,使我更强大。”这于种子而言再自然不过,辣椒便是一例:干燥的环境下,种子优先考虑水分,多虫害的环境则能孕育出水分少、辣椒素多的品种。人类迷恋的热火朝天正是生命的胜利滋味。反观己身,助我们共渡难关的力量,或也在于这般与种子共有的坚韧、拼搏、永不言弃。

除了万象更新的精神激励,春耕的现实意义也与每个人密切相关,而非仅仅关乎农民。疫情期间,早起上网“抢菜”的特殊经历增加了城市居民的切身体会。而“抢菜”之艰能够很快得到缓解,只因痛点主要在物流和人力,不是生产的匮乏。当下的及时春耕,是后续仓廪实的保障,亦是平安生活的根本。这种根本,是难以替代,难以求诸远方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我们似乎能够抵达前所未有之远,探索与尝试更多陌生、新鲜的事物。但其实,向外了解得愈多,餐桌上的食物却是反其道而行。农学家、生态学者、美食家、营养学家,殊途同归地提出,食本地、食当季才是真正利于健康的。

推崇自然农法的日本农学家福冈正信从农事中悟出“身土不二”的自然食理念,《一根稻草的革命》不啻是对现代饮食的诘问。生态学者加里·保罗·纳卜汉则以“写在基因里的食谱”命名他的书,建议我们转换视角:一个地方的传统饮食与该地气候环境密不可分,也是最适宜当地人身体健康的,与其舍近求远,不如回归自然。关注本地农业、守护餐桌安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也当更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主产区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保持自给率的意义。

春耕之种,生命之歌。纵然面对风险挑战,春耕春种依然刻不容缓,万物生长有节律,或许也是自然予我们的启迪。(乐倚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