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作为大汉帝国的守成之君,他开创了我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更为后世所称颂的是他当政期间厉行节俭的治国之道。据《汉书·食货志》...
发布时间:2025-03-18
隋朝大儒王通所著《中说·王道篇》中有言:“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一语道出廉者与贪者不同的人生观,廉者知足,常感快乐;贪者多欲,常有忧虑。因而,清廉之士能志洁行廉,不...
发布时间:2024-12-19
安徽桐城六尺巷佳话的主人公张英,治家有方,为后人留下了《聪训斋语》。其子张廷玉曾身居要职,官至保和殿大学士,亦注重传承优良家风,著有《澄怀园语》四卷,书中有浓浓亲情,更有阅...
发布时间:2024-12-13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语出东汉学者王逸所著《楚辞章句》。“不受”“不污”,意即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格受到玷污,直观明白地阐释了什么是廉洁、如何守廉洁...
发布时间:2024-10-11
自古以来,崇德尚廉、廉为政本、持廉守正就是对官员的基本要求。早在周朝时期就有采取以廉洁为本的全方位考察方法,来判断一个官员是否称职,谓之“以廉为本,观之六记”,这种考核理念...
发布时间:2024-04-19
子罕以不贪为宝。《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发布时间:2024-04-11
“衣袍缝补好似霜花,干净整洁不染尘沙。为官当如施尧臣,清廉如水报国恩……” 台上明代顺天府尹施尧臣清廉为官的故事赢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一位距今400多年的古代官员清正为民的...
发布时间:2023-05-31
贞观时期,唐太宗团队涌现出一大批像房玄龄、杜如晦、魏徵、李靖、长孙无忌、储遂良、温彦博等文臣武将,他们为强大繁荣的帝国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贡献了全部的智慧和心血。...
发布时间:2023-05-16
提到中国古代的文章大家,我们总会想起“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声名远播,与中国的选本文化密不可分,八大家文采斐然,人格亦备受推重,能够“载道”之文,必出自仁义之士。
发布时间:2023-05-12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载的《靠水吃水终“落水”》一文中,对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单国平严重违纪违法案进行了剖析报道,单国平对商人老板的围猎,从不习惯、讨厌、...
发布时间:2023-02-23
传承中华文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理念,中国共产党始终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也为世界谋大同
发布时间:2022-12-20
“黄金难换腐儒心”出自明代著名清官李汰的一首拒贿诗。“腐儒”本指陈腐无用的读书人,此处他用以自比。诗心即廉心。在古代,清官廉吏严于自律,常常赋诗拒礼拒贿,他们拒的是财礼,守...
发布时间:2022-11-21
过了几天,陆绩又请人帮忙把那块卸在岸边的大石头运回了家,放在院子里,并给它起名叫“郁林石”,以纪念自己在郁林度过的时光
发布时间:2022-11-17
唐代高僧神秀曾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句偈语里暗藏修身之道,一个人要想保持“勿使惹尘埃”的人间清醒,就得多给思想洗洗澡、治治病。古往今来...
发布时间:2022-11-06
在东汉王朝,有一位姓氏另类,说话做事也另类的清官,那就是公开承认自己有私心却不以权谋私的第五伦。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有“第五”这个姓,据相关资料介绍,刘邦建立汉朝后,将原来六国...
发布时间:2022-09-29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