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理论视野】监督在日常长期上发力

时间:2019-05-27 10:4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类:理论视野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要做实做细监督职责,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持不懈强化监督职能,切实把日常监督、长期监督实实在在地做起来、做到位,使监督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

坚持履职担当 强化政治监督

纪检监察监督的本质是政治监督,主要任务是发现和纠正问题,根本目的是保障党的肌体健康,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守政治监督职能定位,从讲政治的高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始终坚守党的初心使命、纪检监察机关的初心使命,积极担当作为,全面履职尽责,切实扛起政治监督这项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到政治和全局中谋划和把握,将落实“两个维护”作为监督的首要内容,将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监督重点,加强对党员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纪律等方面的日常监督,做到纪检监察工作推进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确保监督不缺位、不错位。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政治“探照灯”和“显微镜”作用,努力提高政治监督“识别度”,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坚决查处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搞“七个有之”等问题。

坚持严管厚爱 主动靠前监督

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要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不断增强监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充分发挥纪律监督和监察监督两项职能作用,延伸监督触角,主动靠前监督。贯彻“治未病”工作理念,主动向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出击,监督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聚焦,织密监督网,打好主动仗,及早发现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红脸出汗,坚决防止未病变已病、小病成大病。加强对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情况的监督检查,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揭短亮丑,敢于较真碰硬,引导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监督工作全过程,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防止和纠正违纪行为。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用好用活用足第一种形态,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早提醒、早防范,做到预防在先、教育在先、防患于未然。

坚持问题导向 精准有效监督

树立问题意识,强化精准发力、精准监督,发扬“啄木鸟”精神,做到“靶向治疗”,不断提升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开展监督检查,督促被巡视巡察地方和单位党委(党组)落实整改主体责任,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确保反馈问题改彻底、改到位,不反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检查,深挖细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紧盯重要时间节点,灵活运用督查、交叉互查、异地检查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及“回头看”,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突出监督重点,紧盯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和关键对象,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行业的监督,从长、从严、从细抓好日常教育管理,坚决管好“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进一步探索创新日常监督方式,坚持“一竿子插到底”,常态化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监督检查,针对重点地区、难点问题开展“短、平、快”专项监督,真正把问题摸清、把症结查准。坚持以信息化助推执纪监督,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准确发现问题,实现精准监督、高效监督。

整合监督力量 形成监督合力

积极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努力实现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相互衔接、相互贯通,不断提升“四个全覆盖”监督质量,形成日常监督合力。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日常监督主体责任,明确监督重点,细化监督举措,严肃监督责任,坚决扛起监督大旗。持续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强化纪委监委对派驻机构的指导、管理、服务和保障,加强派驻机构与被监督单位沟通协调,针对不同部门和行业特点,通过政治生态研判、参加班子会议、组织述责述廉等方式开展“背靠背”“面对面”“驻点式”“点穴式”监督检查,既彰显“派”的权威,也发挥“驻”的优势,提升派驻监督全覆盖质量。扎实推进巡察监督向基层一线延伸、向村和社区延伸,按照“六围绕一加强”和“五个持续”要求深化巡察,统筹推进常规巡察、专项巡察、机动式巡察和“回头看”,加大“提级巡察”和“交叉巡察”力度,持续提升巡察监督质量。

(作者张黎系安徽省宿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