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史今读】“笑骂好官”做不得

时间:2018-10-16 16:1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类:廉史今读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实际上,“笑骂好官”绝不会是什么“好官”,他们只是觉得“官好”而已。

宋代有个人叫邓绾,曾上书言事对王安石极尽谄媚,后被王安石举荐给宋神宗。在接受皇帝召见时,邓绾说不认识王安石,以示无私情;下朝后,他又装作与王安石十分亲热。靠着这些“手段”,邓绾果然谋得更高的官职。在京城的同乡得知他为人如此,都瞧不起他,他却说:“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由此,邓绾被冠上了“笑骂好官”的名号。

实际上,“笑骂好官”绝不会是什么“好官”,他们只是觉得“官好”而已。官,在延续了千百年的封建社会里,可谓魅力无限,甚至成为一些人的终极追求。时至今日,不少人的心灵深处依然存有这样的观念:官是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是个人价值最鲜明的标志、最可靠的标准。对于这些人而言,只要当了官,不论干得好赖、风评如何,都能“从容淡定”“泰然处之”,即便被人当面嘲笑讥讽、背后戳脊梁骨,他们也是一副既“无所谓”、又“无所畏”的样子。而在旁人看来,这其实就是没羞没臊没节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懂害臊、不知有愧,之所以出现这样有悖常理的行为,是因为这些人被私心私利干扰了心神、左右了判断。在他们看来,“各领风骚三五年,哪管身后浪滔天”,只要能爬上高位、手握实权、捞到实惠,什么基层评议、群众口碑,都顾不得了,也“不必在意”。

当然,对这些人来说,“笑骂从汝”的“汝”,也是有一定范围、明确指向的——他的下属,他的亲友,还有普通民众。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地位不比他高、权力不比他大。这些人就算对他不满意,又能奈何?只要不影响他当“好官”,那就悉听尊便。反之,对于那些能影响他仕途、左右他命运的人,他是不会“笑骂从汝”的。

史书记载,北宋有个蔡君谟,以“美须髯”著称。一日朝廷设宴,皇帝问他:“你的胡须很漂亮,晚上睡觉时,是把它盖在被子之下呢,还是放在被子之外?”皇帝可能只是随口一说,蔡君谟却十分紧张。当天晚上,他反复思量皇帝的话,不论怎么摆放胡子都不自在,竟然一夜都没睡着觉。对蔡君谟来说,皇帝对小事近似戏谑地随口一问,都让他惶惶不可终日,如果涉及到政绩、升迁等“大事”,怎么可能保持淡定?可知,“笑骂好官”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眼睛总是盯着“上面”,视“上面”的好恶、眼色而行事,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史书中“笑骂好官”的掌故,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也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深植在人民群众之中。因此,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对下不负责,那就不是真正的对上负责;如果让群众不满意,那就迟早会让组织失望。倘若有谁想搞“笑骂从汝”那一套,糟蹋的不只是自己的名誉,也是党的形象、政府威信、国家事业,危害不可谓不大。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各级干部也不能眼睛总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是不是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向下看”的过程,既是深入实际的过程,也是转变作风的过程。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新时代,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呼唤更多党员干部牢记理想信念宗旨,树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追求,用“走心”的方式,去感受群众的冷暖诉求、呵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此,“笑骂好官”少一些,百姓认可的“好官”才会多一些。(魏寅 彭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