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铜陵:纪检监察干部热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时间:2018-03-21 09:38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宣传教育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3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这部中国特色监察道路上的创制性法律,标志着我国反腐败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开启新的时代,我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充满了期待。

“通过立法,把国家监察制度这一项顶层设计制度化法制化,是巩固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根本保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何胜定表示,国家监察法是反腐败的国家立法,为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制提供根本的法律遵循。国家监察法把六类人员纳入监察对象,实现对所有公权行使者的监察全覆盖,完成由监督“狭义政府”到“广义政府”的全面转变,向全社会传递“手握权力,就得接受监督”的强烈信号。同时也向纪检监察干部传递重大信号,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工作,必须推动纪法衔接,强化自我监督,防止“灯下黑”。

铜官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张弘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获表决通过,是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一步,我们将以国家监察法的出台为新起点,结合‘队伍提升年’活动,全面履行党章和宪法、国家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实现监察全覆盖、监督无死角,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通过,实现了党内监督全覆盖与国家监察全覆盖的相统一,填补了以往行政监察范围过窄的‘空白’。”市纪委监委驻市发改委(物价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沈九龙说,“监察委不仅要调查职务犯罪,还要加强日常管理监督。作为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监察法,加大执纪监督监察力度,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切实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今天颁布的监察法让监督‘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堵住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缺口,是新时代依法治国,保护群众合法利益的利器,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反腐无盲区、无禁区的勇气和决心。”市交投公司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章新华表示,市交投公司党工委、纪工委将从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出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到抓细抓小、警钟长鸣。

“制定出台国家监察法,使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重大成果,是将反腐败工作向纵深推进的重大部署。这项举措必将更加有利于提升反腐败工作法制化、制度化水平,更加有利于进一步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打虎拍蝇力度,更加有利于遏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权力腐败。”市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张晨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喜获表决通过,意味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固化为法律制度,是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吴昊激动地说,“‘立良法,需善治’,好的法律只有落实到位,才会海晏河清。作为承担执纪审查职责的纪检监察干部,深感学习贯彻落实好国家监察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增强纪检监察工作新常态的知识储备,强化对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法律法规、刑诉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高纪法衔接能力水平,正确履行调查处置职能,依法运用12种调查措施,努力为反腐倡廉事业增添新功。”

铜官区纪委常委、区委巡察办主任张志说:“国家监察法的表决通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的必然要求。国家监察与巡视巡察、派驻监督三个‘全覆盖’并驾齐驱,实现党和国家监督无盲区、无死角、无空白,形成权力监督新格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制定国家监察法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整合反腐败力量,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正科级干部李金华说,“作为党风政风监督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法治思维,在纠正‘四风’、整治基层腐败等工作中,进一步拓宽监督视野,强化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维护好全市政治生态贡献一份力量。”(铜陵市纪委监委)

新闻排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