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史今读】清廉如水的赵轨

时间:2021-02-19 09:13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史今读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据《隋书》记载,赵轨(生卒年不详),字玄轨,河南洛阳人。隋朝时期循吏,后魏廷尉卿赵肃的儿子。赵轨父亲精明强干,为官清廉,不营产业。赵轨受父亲影响,年少好学,行为检点,做官之后也以清正廉明、为民谋利而著称。

赵轨在齐州任职四年,工作勤奋,政绩突出,政绩考核年年第一,受到隋文帝嘉奖,被调回京师做官。赵轨即将启程离开时,当地百姓纷纷赶来送别。一位老人捧着一杯清水,颤抖着双手敬奉到赵轨面前,激动地说:“别驾在官任,水和火的小事都不触犯百姓,因此不敢用一壶酒送别您。您清廉像水,我们斟上一杯水献上饯行。”赵轨听罢十分感动,接过水来,一饮而尽,然后与齐州百姓挥泪告别。

有一年秋天,赵轨的老朋友得知赵轨习惯深夜读书。彼时,赵轨点燃沉香熏屋,帮助清醒头脑。于是,那位老朋友给赵轨送来一斤沉香。当时,赵轨讲了一则旧事,借题发挥,委婉地拒绝了这份珍贵礼物,“我家东邻桑树上的桑葚熟了,又大又红,落在我家院子里,满地都是。我赶紧叫家人把桑葚捡起来送还邻居。并借机教育儿子:我绝不是借此谋求虚名,只想这不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我们不能侵害别人的利益,否则,心中有愧。你们一定要以此为戒。”他的老朋友听后,便把沉香带回。

赵轨因学识、品德俱佳,被任命为原州(今宁夏固原县)总管司马,辅佐年轻气盛的原州总管、卫王杨爽。在原州的时候,有一次赵轨与部下深夜外出执行公务,由于看不清前方道路,他部下的马匹误入农田之中,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赵轨发现后,就命令部下停在原地,不再继续赶路,等了整整一夜,待到天明,查找庄稼的主人,赔偿了庄稼的损失之后才离开。原州的官吏和百姓知道这件事后,大为震撼,深为感动,也深受教育,都以赵轨为榜样,检点自己的行为,培育良好的操行,原州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不久,赵轨转任寿州(今安徽寿县)总管长史。在寿州,赵轨注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生产,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寿州境内有个地方叫芍陂,先前有五门围堰,灌溉土地,是春秋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但此时,由于年久失修,五门堰破败不堪,杂草丛生,起不到水利灌溉的作用。赵轨经过实地考察,发动当地百姓和官吏,不但将原来的五门堰重新修葺,而且又开辟了三十六门围堰,使灌溉田地多达五千多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寿州百姓深得其利。这项工程直到宋朝,还发挥着灌溉农田的作用,正所谓受益当代,泽被后世。

赵轨为官期满后告老还乡,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赵轨的两个儿子,深受他的熏陶,为人检点,处世谦恭,受到时人的称赞。赵轨一生“以清苦闻”——以清廉刻苦著称,留下了清廉如水的美名,为后人所景仰。(五河县纪委监委 梁学刚)

新闻排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