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筑牢法治基石 共圆复兴之梦

时间:2020-12-15 15:36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古语云:“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同时实现经济蓬勃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

今年在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时,我们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依法惩治妨碍疫情防控的不安分子,依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全国疫情防控迅速取得显著成果,在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实现了国内经济的正增长。法律的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宏阔视野,从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高度认识法治、定位法治、布局法治、推进法治、厉行法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只有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也是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法制工作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才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才能实现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全党要把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好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肩负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双重职责的政治机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不仅要扮演好执纪者角色更要坚持守纪者的底线。纪检监察干部要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检验,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让党内歪风得到震刹、社会正气得以弘扬。(泾县纪委监委驻县住建局纪检监察组 余文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