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史今读】谏官舍身斗权相

时间:2018-08-28 09:32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史今读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明嘉靖年间的周怡,字顺之,号讷溪,出生在太平县(现黄山区)仙源周家,当地人代代相传,都知道周怡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

周怡十八岁参加秀才考试,考题为“论从政之道”,周怡写下“鼎镬不避,沟壑不忘,可以称士矣,不然皆伪也”之句,督学章介庵看见了非常赞赏。

周怡耿直无私,与监察御吏杨爵、刑部主事刘魁,因反对皇帝日事祈祷、不问朝政而廷杖下狱,被称为“嘉靖天下三君子”。

嘉靖十七年,周怡中进士,官授顺德推官,政绩卓著,旋又授吏部给事中。为官之初,因看不惯嘉靖王朝现实,先后弹劾了不少奸官。当朝权相严嵩,倚仗嘉靖皇帝宠信,培植爪牙,操纵国事。文武官员如果与他不合,往往被他设计杀害。周怡屡次要向皇帝进谏弹劾严嵩,怎奈年轻,人微言轻,很难济事,朝中同僚多是因嘉靖皇帝袒护严嵩而畏惧。

待到嘉靖二十二年(1543)六月,看到严嵩日益权势熏天,目无朝纲,周怡实在忍不住了,决定上表弹劾严嵩,关系好的同僚知道后惊骇不已,劝他不能以卵击石,要考虑自己身家性命。周怡朗朗正色道:“我等为官,一不忧君,二不忧民,日夜皆以自身为怀,岂不伪哉!奸臣当道,虽万死而不辞,仁兄幸勿再劝。”次日五鼓上朝,周怡呈上《劾大臣不和疏》,措辞严厉,切中时弊,影指了严嵩许多罪恶。岂知昏庸的嘉靖皇帝却把周怡的本章交给严嵩,所谓希望严嵩自查自纠。嘉靖皇帝此举也不异于把周怡送到严嵩的案板上,等同于让严嵩罗织周怡罪名,加害周怡。可巧周怡本章中有“圣意失察”等语,被严嵩借来以“欺君之罪”蛊惑嘉靖,结果以“诽谤朝政,诬陷上官”罪名,将周怡革职办罪,重杖四十,打入天牢。虽有十多名正直的官员站出来联名具保,但都被严嵩视为同党遭到打压排挤。周怡两年后获释,一个月后又被捕入狱三年,之后近二十年不被任用。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周怡终于被任命为太常少卿。虽半生仕途坎坷,吃尽苦头,但年过花甲的周怡依然秉性刚直,嫉恶如仇,不多久又因为得罪权贵被降为地方官,后来又安排到南京国子监教四书五经。毕竟周怡德才兼备,品行高尚,次年又被重新任命太常少卿。但可惜的是,64岁的周怡接到圣旨后,还没到任就染病去世。周怡暮年壮志,身死难酬,刚正一生。

明穆宗沉痛之余开始反思,充分肯定他的刚毅忠君,赐谥号“恭节”,意为克己修身保持崇高的节操之义,并敕建周公祠,对周怡进行祭祀。天启二年封谥号称“恭节公祠”,重新扩建,题额“忠谏流芳”。

周怡为官一身正气,刚正不阿,赢得了后人敬仰。周怡也是太平县唯一被写入《明史》的人物,他的奏疏被收入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他舍身斗权相的故事在一直在徽州一带广为传颂!(黄山市纪委监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