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三防”守好群众“保命线”

时间:2018-05-29 09:26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党员干部肩上的担子也愈加繁重。然而在少数地区,仍有人心存侥幸、难遏贪欲,悍然将“黑手”伸进扶贫领域,骗取扶贫款等问题屡有发生。抓好这一关乎扶贫全局的工作,亟待纪检监察部门重拳出击,以精准的监督、执纪、问责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抓落实,防“数字脱贫”。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各级干部不在扶贫工作上下功夫,不俯下身子,而是动歪脑筋,在脱贫工作上“掺水分”,搞“数字脱贫”和“被脱贫”。不仅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护航精准扶贫,必须在严肃查处上下功夫,实施“精准监督”,对弄虚作假的一律严肃处理。要抓住假脱贫的源头,及时发现问题,该整改的要立即整改,该问责的要迅速问责,决不允许“假货”横行于脱贫攻坚中。

重精准,防“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但是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少数干部大搞表面工作、形式主义,照几张入户的照片就算完事。精准扶贫不仅要授人以渔,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还要依靠监督,落实考核责任制,与干部和单位年度考核挂钩,确保精准扶贫扶出实效。

盯资金,防“雁过拔毛”。对于广大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来说,扶贫资金就如同“救命钱”、“发展钱”,然而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国家公务人员、基层干部把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利用职务便利套取、侵吞、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严重损害了贫困人口的切身利益。因此,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为扶贫资金装上“保险箱”,不仅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声势浩大、雷霆万钧”的督查督办行动,还要注重将监督关口前移,使资金监管贯穿于管理、审批、分配、拨付全过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出“扶真贫、真扶贫”的功效。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治理扶贫“疑难杂症”更不轻松。纪检干部要有敢抓的魄力、勤抓的韧劲,更要有善抓的决心,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做好守住群众“保命线”的忠诚卫士。(绩溪县纪委监委 胡跃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