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想发财就不要当官

时间:2019-04-03 09:28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近日,受邀参加一起职务犯罪案件的庭审观摩,案情并不复杂,是某民警收受涉案人员家属贿赂,但因“关照”不到位而被行贿人揭发举报。在法庭调查过程中,有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在该民警多次收受行贿人赃款的过程中,共有四次被对方录音并刻制为光盘,作为举报的重要佐证,将其置于百口莫辩的不利境地。

人生在世,通过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追求幸福和快乐的生活是天赋的权利,这本来无可厚非。但须记住,手段必须得正当!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这个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谆谆教诲中同样蕴含这样的苦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规矩。所谓“行规”,即从业人员必须谨守的职业道德,是行为底线,不可逾越。公职人员从事社会管理工作,手握党和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责任重大,本应秉持公正、廉洁、透明的原则和宗旨,追求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如果私欲膨胀,大搞权钱交易,可能一时会获得短暂的“幸福感”,但一旦落入法网,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即使暂时侥幸,没有被抓,但屯积着这些不义之财,又不敢安心的享用,整日如惊弓之鸟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何苦来呢?

东汉杨震夤夜拒贿的“四知”典故流传千古,杨震的廉洁本于道德自律。而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不收手、不收敛,以商人的心态从政,这真应了一句网络热词——“不作就不会死!”一旦不当作为被人固定成证据,妄图火中取栗的脏手就会被套牢,要么受人摆布,愈陷愈深;要么反目相向,鱼死网破……无论哪种结果,都意味着这些公职人员政治生命的彻底完结,“咎由自取,夫复何怨!”

古代廉吏元好问曾对那些贪得无厌官员的心理状况作出深刻剖析:“古人以为吏犹贾然——贾有贤有愚,贤贾之取廉,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愚贾之求无纪极,举身以徇货,反为所累者多矣。”人之所欲多矣,即便是商人这样的职业逐利者尚且懂得清慎知止,何况是肩负治国平天下重任的公卿官吏呢?

列夫·托尔斯泰说:“不正当的手段给人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它终将带来长久的祸患和痛苦。”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唯有安守本分,坚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才是安身立命、远祸宁家的根本。

“种瓜得瓜,种刺得刺”,各级为政者只有摒绝一切侥幸和贪念,时刻记得党纪国法,时刻记得群众的无形监督,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才能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不至于重蹈官场上从春风得意到一败涂地的可悲覆辙。(泗县纪委监委 刘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