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欲成才必先正己

时间:2018-12-04 09:17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纵观古今,大凡德高望重、名垂青史的伟人,必然是先正己心、先修己身,从细枝末节处着手,在道德修养上下功夫。可见,欲成才先成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其道德修养是密不可分的。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忘初心”四个字,再次唤醒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本真,道出了成才成事的真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立好标杆才能找准方向。古今中外,许多人在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时,都会给自己树立一种道德形象,以激励要求自我。明代政治家于谦写了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要经过千锤百炼来达到“清白”的道德境界。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标杆,就如同为建立了一座“灯塔”,不断引导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学有方、行有向。

时常自省才能找准偏差。“内省”是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吾日三省吾身”,只有不断自省,才能发现自己思想、行为和行动上的偏差,不断自我纠正、自我提高。凡是道德修养高深的人,都是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的人。中国共产党一向有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例如周恩来同志以“有错误要逢人便讲”的自我批评精神,赢得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深深爱戴。如果说我们对自己的毛病和错误,姑息迁就、遮遮盖盖,讳疾忌医,把周围人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忍让和迁就当成自己的能力,不愿照镜子、弾灰尘,就小病酿大病、小疤变恶疮,最终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善思善行才能行止有度。思想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形成行动上的自觉,加强自我管束,增强内心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慎思、慎行”。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有无监督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他人在与不在一个样,不无原则地优亲厚友、任人为亲,不把信任当原则、不把感情作标准,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要做一名“用之放心,放之省心”的党员干部。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的修养》一书中说道:“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性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我们身边有少数人,在形势紧的时候会对自己严加管束,甚致暗下决心痛改前非,但一旦风声过去,便把教训忘得一干二净,在新的引诱下又会旧病复发;有的则认为“小事一桩,影响不大”,做人处处不检点,结果正是因为那些点点小事损害了自身形象,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党风政风民风。

    天下大事必作细,欲要成才先正己。在人生道路上,理想信念极为重要,但是只有不畏艰苦、脚踏实地为之努力奋斗,不断加强道德修养、静化心灵,彻底清除自己头脑中各种不健康、低格调的因素,牢固树立“为民服务、为国奉献”的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方向,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纯粹”的人。(宁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余永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