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评论】党员干部须戒假

时间:2018-09-30 11:3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分类:观点
【字体: 】      打印

高压反腐推进至今,领导干部落马已不算什么稀罕事,但重庆教育界女贪官杜晓阳那张因过度整形而“笑着”流泪的照片,仍然令人过目难忘。这名女干部的造假真可谓由表及里、从内而外,脸是假的,档案是假的,所谓教书育人更是假到令人切齿。随着全面从严的氛围越来越浓,那些工于心计的“假”恐怕再也藏不住了,造假者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在一般人看来,篡改年龄、学历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可有的党员干部造起假来却如入无人之境。有的为了个人前途“改头换面”,如山西河津住建局原局长薛新民在招工、转干、入党、升职和户口登记等多个环节中,先后11次填报不同的出生日期;河北石家庄著名的“骗官书记”王亚丽,连名字都不是本名,档案只有性别是真的。有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广东省工商局副巡视员岗位退休的张水生,深谙“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找人伪造其两个儿子的学历、工作履历和档案;青海省贸促会原会长王熙惠为妻女编造虚假身份,办理出国签证......其实原因并不复杂,造假干部之所以能为常人之不可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背后有权力撑腰、开道。

不过,即使权力能为修改人生片段提供方便,但造假依然是有风险的。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依然为此铤而走险,显然是因为造假带来的好处太过诱人。有的希望延长政治生命,晚几年退休多“捞”几笔,有的希望借助年龄优势,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轻松“上位”,还有的试图将羞于启齿的过往隐藏起来,或将平淡往事镀一层金,好让自己仕途顺遂。为了这些令人心动的目的,少数党员干部使尽浑身解数,把自己里里外外重新包装,沉醉在谎言编织的迷梦中。无利不起早,所有的处心积虑,背后莫不是利益二字。然而,假的终究是假的,动机不纯、立场不正,纵使机关算尽,终会露出马脚。近年来,五假副部卢恩光等一众造假干部显出原形,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被广大干部群众鄙夷和唾弃,也深刻印证着这个道理。

党员干部造假之所以令人深恶痛绝,不只在于他们损公肥私、专门利己,更在于其败坏党风政风,污染政治生态。少数党员干部抱着不可告人的心思篡改过往,是对制度的干扰和破坏,是组织观念不强、纪律意识淡薄的直接体现。这样的干部如能轻易得逞,乃至顺利“上位”,会令埋头苦干的党员干部感到寒心。这种不良风气一旦蔓延开来,就会有人跟随、效仿,从假一个到假一片,政治生态必定污浊不堪。再者,造假不易、“揭秘”更难,戳穿“假”需要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人心成本。“假”隐藏得越深越久,给民心造成的伤害就越深,对党的形象的损害就越严重。

透视诸多案例可以看到,不少党员干部造假的手法并不高明,甚至称得上简单粗糙。此等伎俩都能顺利过关,暴露出过去一段时间,管党治党宽松软、监督缺位乏力等问题。随着管党治党日趋严紧硬,纪律监督、监察监督“眼里揉不得沙子”,派驻监督、巡视巡察四面合围,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让八小时之外的猫腻无所遁形,造假的风险和成本大大提高。这警示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崇假、造假,当好心口如一、表里如一、知行如一的实事求是派,才是唯一正途。(安徽 余谓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