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读书】《看世界》

时间:2018-06-12 15:4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类:读书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看世界》

傅莹 著

中信出版集团

中国对西方世界来说,是一本新书。我接触过许多普通美国人,他们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十分感叹,现实的中国与他们所读到的情况太不一样了。显然,在西方世界的信息库当中,关于中国的知识是欠缺和片面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觉得是双向的:一方面,在西方世界还有很多人不能放下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有的人还背负着沉重的意识形态包袱,往往从“政治不正确”的角度去评判中国,难以真正认识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人也需要提高向世界讲述自己的能力,构建中国叙事。这个并不容易,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我们的对外叙事容易进入西方语境的轨道,抑或完全走中国传统话语系统,而看起来,这两者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中国的制度和文化与西方相比很不同,但不是完全对立的。我自己的体会是:

第一,我们必须坚持立足于中国根基和中国特色讲中国。就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例,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实质上是一种权力委托,人民把属于自己的国家权力,委托给选出的代表去行使。各级人大在沟通和反映民意、指导国家决策和立法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很难拿中国的人大制度去横向套在任何其他国家的议会制度上做比较,那样既不准确,也难让人理解。

因此,中国叙事要立足于中国政治现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当然,也不需要涂脂抹粉,我们确实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的制度需要不断完善。讲成绩也讲问题才能构成完整的中国画面。

第二,中国确实要努力在国际体系中赢得更多的机会和话语权,同时,我们也需要增强发挥作用的能力。我们需要研究如何能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如何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更高的国际地位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我们对责任的认识和表达要跟上国际地位的上升。

第三,中国人需要逐步走出苦难和悲情的心态和表达方式,在中国叙事中不断增加阳光、自信、包容的色彩,更加坦荡地阐释中国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意图。

习近平主席用“三个前所未有”来标示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他说:“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个自我判断是中国叙事的根基。

中国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许多学者用大量数据说明,中国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大国,国际上认为我们是世界强国。基辛格博士说,中国恢复了曾经的辉煌,又一次拥有了深远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我们仍然受到大量难题的困扰,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在中国,既可以看到欧洲,也可以看到非洲。我们目前的经济转型升级也相当艰难。

而外界对中国最大的疑虑是,一个新生的、体量这么大的世界强国是否会带来不稳定甚至战争,这恰恰说明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是不完全和不深入的。中国叙事正是需要解决中外认知的巨大落差,用更加系统完备的理论,更加直白和有说服力的话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相信我们。如此,才能为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构筑更加平和、稳定的外部环境。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经历了两次热战和40多年的冷战,现在又有人开始谈论“凉战”。而中国人民和世界最广大人民希望的是什么呢?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世纪。那么,实现这个愿望的具体路径应该是怎样的?中国能做什么?希望世界做什么?世界需要中国做什么?这些都是亟待探讨的大问题。

所以,能不能这样认为:构建完整和有效的中国叙事,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学的现代课题。(傅莹)

(本文节选自傅莹所著《看世界》,题目系编者所加。2015年11月20日,傅莹应邀请出席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并发表题为《关于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叙事》的演讲,演讲部分内容发表于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网站。)

◎延伸阅读

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很快。2018年5月,此书付梓之际,中美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经贸领域的摩擦,显得更加突出。美欧与俄罗斯的分歧和围绕中东问题的冲突再度升温。朝鲜半岛的对话与缓和势头则再度重启。

还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到底会给国际关系、国家安全和人的行为方式带来什么影响,很是发人深思。

世界还会好吗?“新冷战”是否不可避免?中国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有效应对挑战、发挥积极作用?

2018年4月10日,我有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演讲。他说:“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习近平主席告诫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

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这个舞台从来未曾空场,“老剧本”不断上演,其中的情节并不总是美好,从古代自我毁灭式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近代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美苏你死我活式的“冷战”,权力争夺的剧目一次次上演。

中国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经历和知识是相当丰厚的。在2400年前伯罗奔尼撒战争上演的年代,中国正处于历时500多年的春秋战国群雄争霸的激荡岁月。历史留给中国人的思想遗产是要珍惜和平,维护安定,而不是痴迷于战争。例如,孔子主张“和为贵”“慎战”,孟子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便作为兵法之圣的孙子也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

“国泰民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追求。但是,中国在近代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能够很好地保家卫国,丧权辱国的教训十分深刻。因此,中国人民期待国家强盛。中国人深知,和平需要力量来保卫。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凝神聚气,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我们是仍处于艰难爬坡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距离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身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仍需要聚焦国内发展建设。

我们需要总体和平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越来越认识到自身成长对世界的影响,意识到要对世界承担更大的责任。中国需要在世界舞台上找到适当的角色。中国人需要更快地学习,更快地适应世界大国地位,学会及时和令人信服地向世界阐明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世界需要一个“新剧本”,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还是正视新问题寻找新的解决办法,这个选择关系到未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这应成为21世纪更好的选择。

很多事情仍在急速演变之中,尚没有最终答案。世界的未来终归要靠年轻人来书写。新一代人应能超越传统的大国争霸思维,找到国与国之间相处的新路径。未来令人充满期待。

(本文是《看世界》后记)

新闻排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