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严强转”网友谈】你身边都有什么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时间:2019-03-11 11:17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要闻播报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新表现,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今年,安徽省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三严三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在全省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广泛共鸣,引起强烈反响。安徽纪检监察网摘录了部分网友留言,本期摘选了部分网友晒出的自己身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虽然辛辣的让人出汗,但能排毒消炎,引以为戒,与大家共勉。

一是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考核多,“留痕”多、材料多,宣传标语多、展示牌多等问题。

网友“不忘初心”:经常代领导“替会”,对文山会海深恶痛绝。有的电视电话会,中央开完省里开、省里开完市里开,市里开完县里开,开到乡镇这一级已经连续开了四五次,大同小异的内容听了四五遍。有些同一内容同一主题的会议,党委开过政府开、政府开过系统开、系统开过部门开,还有各种协调会、碰头会、调度会,有些会议毫无“干货”,根本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纯粹是为了表现出领导重视,真的是“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网友“lyj661231”反映:邻居是贫困户,经常有不同的干部来家里,今天贴张这,明天贴张那,贴的满墙都是;每逢上级检查就被通知在家等候,不让下地干活,有时候还有人专门一句一句教怎么回答,让人不堪其扰。

网友“念你情”:舅舅是一个乡镇的党委副书记,常听到他对基层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乱象的“抱怨”,感触最深的就是在扶贫工作出现的“拍照帮扶”现象。每次去贫困户家里走访,第一件事就是在手机扶贫APP上签到,然后跟贫困户合影上传,再拿出自己的帮扶手册和贫困户的手册登记走访记录,最后还需要贫困户在手册上签字确认,本来是去做好事,结果却像是扰民。

网友“天天向善”说:形式主义某种程度上是官僚主义逼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去年夏天,自己从纪检战线挂职到乡镇专职扶贫工作,上岗第一天就恰逢脱贫攻坚各类检查高发,有扶贫项目互查、市际交叉检查、有扶贫项目督查、有第三方评估、有省市县明查暗访等等,基本每个月能迎检一次,每个检查组来半天,至少要准备好几天,检查组来后多数是蜻蜓点水式走访并指出很多问题,走后我们又要整改好几天,为了一组检查前前后后得忙半个月。迎接检查-接受检查-整改检查出的问题-准备迎接下一波的检查,

网友“落叶飘零”:现在村里办公活动场所大了,作用功能加强了,办公条件也改善了。但是,一个只有四五个村干部的村,大门外一挂溜行牌,集中办公摆一排桌卡,门上挂满各类站所牌子,室内挂满各种制度牌,村干部身兼各类组织成员,年底各类迎检资料一摞摞。

二是推诿扯皮、不愿担责,责任往下推、板子往下打,服务群众和企业“冷硬横推”,新官不理旧事等问题。

网友“无薇不至”:在基层工作时听到最多的名词就是“属地管理”,诸如信访、环保等一些上级职能部门为了推责任、图方便,不管什么问题、不论基层是否有职权办理,都会以此为名把责任当成“烫手山芋”一样转嫁给基层,让基层干部成为问责的“替罪羊”。

网友“月涌江流”:在处理一个文件流转时遇到,从发文到上报,上级部门只给七天时间,却要求基层公示十天,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网友“熟悉的脸庞”表示:现在都说要简政放权,但是因为环保、安全生产压力大,往往实际上是这个要审批,那个要审核。基层按照要求办吧,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办好事情,企业怨,上级说;不按照要求办吧,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是基层不按规矩办事!

网友“幸福的木枝”:在基层服务大厅办事时,发现大厅人员有的业务不精,有的办理权限有限,有的电脑形同虚设并没有联网,企业或群众前来办事并不能“只跑一趟”,还需要来回“折腾”。

网友“醉温柔”谈到:有的党员干部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消极应付,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推诿扯皮,等到群众去上访了、打市长热线了,造成社会舆论后才开展相关工作;办事发现有的政务服务窗口态度差、办事效率低,有的单位为开会而开会,不研究实情、不办实事,为发文而发文,文件照抄照转,不掌握实际问题和矛盾,提出意见建议可操作性不强。

三是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热衷堆“盆景”、搞形象工程等问题。

网友“一言九鼎”: 自己是一名村干部,所在的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差,上级领导来调研时明确点出了这个问题,随行的文化部门领导也当场表态要“坚决整改”,让村里的文化设施“旧貌换新颜”。然而,现在已经大半年过去了,始终没有任何动静,向镇里反映了好几次都如同“泥牛入海”,村里的老百姓也从满满的期待变成了无尽的失望。

网友“磬乡镜明”表示:自己所在的镇有十来个村,镇里这几年投入大量资金重点打造公路沿线的两三个村,每次一有上级领导视察就把领导往好的村里带,领导看得满意,也乐于锦上添花,自然这些村得到的项目和实惠也越来越多,结果导致好的村越来越好,差的村越来越差,老百姓意见也越来越大。

网友“60.171.244.9”:有时候上面来督查,第一条就是查“领导是否重视”,而看领导是否重视,就是看开了几次会。其次是查工作变成了查资料。有什么能证明你做了工作?就是看发出的文件、会议记录、照片录像。这样的督查不仅没有推动工作,反而造成了基层的“痕迹管理”乱象,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像演戏一样拍照留痕,有时候一项工作不过做了一个小时,但写总结、拍照、装订材料却需要花几个小时,更有甚者,有时候为了应付检查不惜弄虚作假,没有做的事也能编造出整本的资料,把上面的督查组、调研组哄得喜笑颜开。

网友“琦梦鑫”说:有些地方政府晾着民生工程,百姓最急切需要解决的事情迟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而举全力大搞形象工程,堆砌“盆景”工程,只想着如何往自己脸上“贴金”,如何“多快好省”地为自己博取政绩。

四是基层最看不惯的脱离群众、拍脑袋决策,学习、调研走过场,人浮于事、庸懒散拖等问题。

网友“心灵归宿”:自己在乡镇工作,经常接到上级领导来调研的通知,然后就是全镇干部加班加点的“大会战”,不仅要筹备调研座谈会、制定走访路线、落实后勤保障措施,还要提前踩点打招呼,找好“群众演员”并教他们怎么说好话,一直要忙到领导完成“调研”离开为止。上级领导一走,我们也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调研结果如何、接下来怎么干,上级也没有反馈,基层也没人关心了。纵然对此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

网友“LY柳叶飘扬”说:学习培训流于形式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体现,很多干部把学习挂在嘴边,但十九大报告中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一条都说不出来。

网友“我”:上级机关多是笔杆子,高学历精英人才,登高望远,眼界开阔,制定计划方案高大上的同时也容易曲高和寡,不接地气,华而不实,操作性不强,建议上层领导脱掉皮鞋换上球鞋,脚踏实地才能心中有数,真知灼见,方能下笔有神。(整理:曹振国 张晓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