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师恩岂止是一场“谢师宴”所能承载

时间:2018-07-25 08:33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每年高考结束至一张张录取通知书从各高校“飞到寻常百姓家”的这个时间段,“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谢师宴”在各大宾馆酒店粉墨登场。一时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成为这个时节围绕于师生左右的一道独特景致。

毋庸置疑,因为12年的寒窗苦读,莘莘学子终于挤过了“独木桥”,马上就要进入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学生和家长摆谢师宴的初衷是为了感谢师恩,是金榜题名之后学生对老师表达的感谢。

然而,随着社会风气的影响和精明商家的炒作,单纯的谢师宴已经沦为了庸俗的“口腹之宴”。早在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了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名准大学生,想摆“谢师宴”感激老师,却因生活困难,拿不出钱。最终走上抢劫之路,毁了自己的前途。当然,这只是个案,不能一概而论。

为此,有市民在接受媒体调查时发现,有7、8成市民认为,大家摆谢师宴的动机是“别人摆了自己不摆不好意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人们竞相摆谢师宴背后“尴尬”的心态。有网民认为,“谢师宴”尽管成了让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苦不堪言的“游戏”,但谁也没办法凭一己之力将其叫停。

事实表明,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多种声音都表示对“谢师宴”没有好感,却仍不能“免俗”,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讲排场、讲面子这个割舍不掉的“传统情节”。

吃饭在中国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而是人与人之间联系、交往的纽带,所以吃饭在中国有特殊意义,它成了一种媒介、一种活动场所,是中国文化的内容之一。因此,谢师宴只不过是学生家长和老师们互动、往来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感恩的方式。虽然没必要推崇倡导,也没必要大加鞭挞,适可而止就行了。

其实,谢师宴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要摆正心态,净化校园和社会风气,加强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感恩教育,从而尽量减弱市场经济给我们单纯而洁净的校园带来的负面效应。否则即使我们的社会少了“谢师宴”,也会有其他形式的攀比与变相的物质竞争取而代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道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这是必须保留的,因为整个社会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知遇之情。因此,笔者建议,不妨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在网络上建起一个“网络谢师宴” ,即班级或年级微信群或QQ群,用一句真挚的谢语,一张精心制作的明信片,一本用心挑选的书,一张优异的大学成绩单,这些都是很朴素的感谢方式。因为这样的谢师方式,既环保又低碳,而且还能与老师和同学们一直保持联系,这总比在各大宾馆酒店粉墨登场的“谢师宴”,更具淳朴,更加美好,更有意义。

话说回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是一个需要长期打磨、维系的过程。彼此间的关系好不好、友谊牢不牢、感情深不深,是依托心与心之间的真诚交流和密切沟通来完成的。“谢师宴”更是如此,对于这样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美好情感,岂止是一顿劳师动众的“谢师宴”所能承载!(颍上县纪委监委 朱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