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非功利读书

时间:2018-05-22 09:5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类:清风苑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宋真宗曾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句,意在通过加大科举取士的力度,鼓励士子们读书。不过,这种号召是以光明的前途作为读书的奖赏,有其功利的一面。

读书的本来面目应该是一种对未知探寻的冲动,一种与作者思想交流的过程,一种会心的兴奋,一种如沐春风的愉悦享受。总之,真正的读书,应该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更非功利的。宋朝读书人中间,不乏汲汲于科举之途者,但亦有毫无功利意识的痴迷与神会。

苏舜钦是宋仁宗时期的大诗人,欧阳修把他与梅尧臣并称为“苏梅”,名重一时。据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记载,苏舜钦好读书,也好饮酒。年轻时,他寄居岳父杜衍家,每夜读书,必饮酒一斗。杜衍是当朝宰相,爱婿如子,却对苏舜钦每晚饮酒竟达一斗深为不解,便安排子弟暗中观察,一探究竟。某晚,苏舜钦正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时,猛然拍手道:“可惜没有击中。”于是,满饮一大杯。读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时,又拍案说:“君臣知遇,怎么如此难啊!”恨怅不已,又痛饮一大杯。杜衍听到子弟报告后,哈哈大笑道:“有这等下酒物,一斗不多啊!”苏舜钦遂以“汉书下酒”闻名于世。

苏东坡在《又答王庠书》一信中说:“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意思是每一本书要读数遍,一遍带着一个问题去求索,心无旁骛;读下一遍,又带着另一个问题钻研。如他读《汉书》,第一遍学治道,第二遍读兵法,第三遍看人物,第四遍览官制,如此几遍,则融会贯通。学成之后,便不惧知识和学问上的挑战,即使“八面受敌”,都能轻松应对。这就是苏东坡曾传为美谈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如果说苏舜钦读书体现性情,苏东坡读书追求卓越的话,那么苏门学士黄庭坚读书则注重心灵。黄庭坚曾明确表示读书不为荣达,聊以解忧而已。不过,解忧还不能完全表达黄庭坚对读书的情有独钟。他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他是那种对读书喜欢到骨子里的人,无书不读,而又不能片刻无书。所以,解忧又怎能成为他读书的真正目的呢?他的读书目的,可概括为“三养”:养身、养心、养精气神。后来,黄庭坚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依旧安然读书,自得其乐。我想,这或许就是黄庭坚终生读书、得书滋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结果吧。(晏建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