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真走心才能得民心

时间:2018-02-14 17:40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年关”将至,全国各地都不约而同的迎来新春下基层走访慰问的高峰期。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基层困难群众过得怎么样,还有哪些期盼,理应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心头的牵挂。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却把下基层走访慰问当作是一项被动应付的“规定动作”:有的如同“演戏赶场子”,东西一放、双手一握、姿势一摆、咔嚓一拍,板凳还没焐热乎,就转战到下一家,继续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有的重“慰”轻“问”,到基层走了一圈、聊了半天,却连慰问对象的名字都没记住;有的则是“一年到头不见影,逢年过节比谁勤”;有的甚至连去哪家慰问、送什么东西、路线怎么走,都让基层或者秘书安排,自己只管动脚不动脑;还有不少迈进门时听到了民声,记下了期盼,迈出门就抛之脑后、没了下文……诸此种种,看似“应景”,实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让原本暖心的慰问“变了味儿”。

“慰”字底下一颗心,走访慰问就得带着真情、付出真心。节前走访慰问不仅是党和政府关心帮助基层困难群众的善意之举,更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访贫问苦中倾听民心民意的良机。如果把走访慰问当成“负担”,纯粹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势必让原本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暖心善举,异化成逢场作戏的“花架子”,不仅没让老百姓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反而适得其反,在寒了群众心的同时,让干部形象蒙羞,使干群关系蒙尘。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杨善洲曾说过:“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只要还有贫困和落后,我们就应该一天也不安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心心相印。辞旧迎新之际,党员干部不妨多用心走一走群众路线、记一记民情日记,在既“身入”更“心入”的脚步中丈量民情,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下去”,把群众的问题诉求“带上来”,让新春走访慰问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增进干群关系的过程。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走心才能走进心、得民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个是真关怀,哪个是假把式,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灵璧县纪委宣传部 张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