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调查研究要有“硬功夫”

时间:2018-03-23 11:01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新华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中,列举了个别领导干部走秀式调研等新四风问题的种种表象。这种坐着车子“转转”、隔着玻璃“看看”、围着饭桌“侃侃”的调查研究,严重脱离了实际、远离了民心,很让基层党员群众厌恶和反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察民情、征民意、解民忧,但现在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是覆盖范围更广、情况问题更多、应对难度更大。只有练就一身“硬功夫”,才能确保情况摸得“清”、问题找得“准”、措施应得“实”,实现预期成效。

“备”功要做“足”。凡事预则立。调研前,要把功课“备”足,做好充分细致地准备。在调研选题上,要主题鲜明,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贴群众所需、群众所盼、群众所急、群众所忧的主题展开调研;在调研方式上,深入到一线最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实地了解情况,广泛收集汇总资料;在调研对象上,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点”,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确保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情况;在调研时间上,要积极与基层沟通,合理安排时间,尽可能不打乱基层工作计划,不给群众添麻烦;在总体安排上,要综合考虑路线、交通、食宿、天气、安全、纪律等各种因素,充分预想可能情况,形成科学周密的调研方案。

“应”功要上“心”。随着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的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到基层调研,灵活妥善处置一些突发或外延的问题,尤其考验着当事者的责任担当和应变能力。妥善处置了,群众满意,能够更好推动工作;处置不当,群众有意见,或将引发更多更大的问题。基层群众最关心的是吃穿住行,就业怎么办、小孩上学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这是绕不开、躲不过的,也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调查研究这个“应”功,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党的宗旨,无论做任何决策、制定任何政策,都要紧贴实际、深接“地气”,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炼”功要务“实”。调研最下功夫的就在于“研究”这道重要工序。如果“研”得不准、不深、不透,那就没有任何价值。一是要去伪存真,选取真实有用信息。要贴紧调研主题,学会从大量的、具体的,甚至是零乱的材料中筛选真实有用的信息。二是要观点鲜明,提升材料理性高度。要善于归纳总结,通过分析一个或几个“点”上的表象,抓住关键问题,提升到“面”上的分析研判。三是要据实据理,讲究客观事实依据。要坚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捏造也不掩饰,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定量和定性分析都要有真实材料作支撑。四是要务实创新,决策建议新颖实用。要紧随形势任务变化,跳出思维定势的“盒子”,创造性地提出务实管用的决策建议。(徐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