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公仆的“颜面”

时间:2018-01-30 15:02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日前,中央纪委发布消息,江西省副省长李贻煌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这也是党的十九大后,中央纪委通报查处的第六名省部级干部。此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鲁炜、辽宁省副省长刘强、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杰辉、陕西省副省长冯新柱、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已先后落马。他们都曾是党的高级干部,却因为做下了这样和那样见不得人的勾当,触犯了党纪国法,和过去那些被查办的大老虎们一样都坠入了万劫不复泥坑。用老百姓的话说,他们都是一些不要“面皮”的家伙:栽了活该!

由此,笔者又一次想起了被誉为新时期“包青天”的河北省优秀纪检干部姜瑞峰同志的那句座右铭:“当的是国家公务员,吃的是人民俸禄,当官不为民做主,无颜回家卖红薯。”

这句质朴无华的话语,是从“七品芝麻官”一剧中那句名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引发而来的。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虽不见得十分贴切,但作为一个人民公仆,若不为群众伸张正义,办实事、办好事,又有何“颜面”在父老乡亲面前卖红薯呢!姜瑞峰这样的“颜面”意识,应该说是极其可贵的。

“人有脸,树有皮”。在我们这个崇尚传统美德的国度里,看重“颜面”自古皆然。为人处事要讲“面子”,不能干“丢脸”的坏事;执政当官更要讲“脸面”,不能叫人背后指指戳戳、吐吐沫。“颜面”是一个形象问题,人民公仆的“颜面”连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新闻媒体曾推出包括姜瑞峰在内5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几年前,中纪委、中组部又树立了人民公仆的楷模———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尽管这些同志职责、岗位不同,但都以刚直不阿、公正廉洁、辛勤奉献、为百姓解忧愁、为党旗增光彩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期人民公仆的风范。

有了强烈的“颜面”意识,就有了分明的荣辱观。从伦理学上讲,所谓“无颜”的感觉,是一种“道德义务感”。为公品自高,营私以为羞。姜瑞峰办案千余起,之所以件件不徇私情,就在于他时刻想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给的,自己拿的“俸禄”是人民给的,若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不仅自己脸上无光,而且有损于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有了强烈的“颜面”意识,就能在任何场合下保持自尊、自重、自警,站得直,行得正,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复杂环境下,面对不义之举要多想想会不会有人戳脊梁骨,是大有好处的。若像重庆的孙政才、辽宁的王珉、北京的吕锡文、上海的艾宝俊那样,一方面利用职权贪图贿赂违法乱纪,一方面“脸不红心不跳”自我感觉良好地在台上作反腐败报告,那才叫厚颜无耻呢。

看来,无颜干见不得人的事,也是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宣金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