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史今读】善终只缘守初心

时间:2019-07-24 09:0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分类:廉史今读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同样经历了19年磨难,受尽屈辱却矢志如初,终成垂世之功而千古不朽的人,他们一个是春秋重耳,一个是西汉苏武。

《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因为国乱,43岁的公子重耳夺命奔逃,他与几位随从逐时辗转,忍过饥挨过饿,遭过白眼吃过闭门羹,受过人身侮辱躲避过追杀,也享受过香车温床奉为上宾,尽管曾有踌躇曾有犹豫曾经意志消沉,但治国安民之志未曾放弃,在颠沛流亡19年后终于回国图建,遂成霸业,是为晋文公,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在春秋五霸中与齐桓并列。他终成大业乃“发愤之所为作也”。

较之重耳,《汉书·苏武传》所记载的西汉苏武,更是一位守志如初、守节如初,负命如初、忠贞如初的仁人志士、国之俊杰。他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因匈奴王权更替而被扣留。在威逼利诱以至酷刑毫无奏效之后,匈奴又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说要等到公羊生了子才释放他。苏武尝尽艰辛苦难,曾一度掘取野鼠储藏的野生果实充饥,但他依然“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意思是起卧都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对大汉始终一片赤诚。始元六年(前81年),苏武归汉,“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苏武80多岁去世,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以表其功德,彰其节操。唐代大诗人李白对他曾赋诗盛赞。

重耳与苏武的故事,印证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包含的一个至理,那就是初心决定最终的结果,坚守初心才能善始善终、如愿以偿;丢掉了初心必将有始无终、前功尽弃。有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帆航船之所以能在沧海横流、波涛汹涌中驶向胜利的彼岸,是因为志在越洋跨海的人们启航时抱定的初心在时时刻刻为他们定位、导航,为他们提神、鼓劲,假如他们丢失了启航时的初心,必将迷失在茫茫沧海中。因此可以说,对于跋涉者,对于远行者,对于登高者,对于所有期望成功与胜利的人们,初心是“方向盘”,初心是“指南针”,初心是“压舱石”,初心是“助力器”,初心还是“望远镜”,还是“破雾灯”……

历史与现实还告诉我们,世间诸事往往是开局者众、成功者少,这是因为初心易得而难守。怀抱初心启程之后,前路漫漫,世事无常,初心有可能在大风大浪抑或茫茫长夜的苦旅中丢失,有可能在艰难困苦以至流血牺牲的考验中丢失,也有可能在酒绿灯红抑或纸醉金迷的诱惑中丢失,更有可能在不敢担当以至忘记使命的自暴自弃中丢失,如此等等。总之,丢失初心有万般情由,而坚守初心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坚定地走向理想世界。初心是纯真的,也是刚毅的;是质朴的,也是神奇的;是深藏不露的,也是光芒四射的;是无声无息的,也是威力无穷的,它在,目标就在、方向就在,信心就在、担当就在,力量就在、希望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胜利就会如期而来!

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历经过敌人“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的腥风血雨,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300米倒下一位红军战士的千难万险,历经过小米加步枪与飞机大炮拼杀的硝烟烽火,历经过从乡间小道到霓虹灯下的“赶考”,直至历经过种种风险、种种危机、种种斗争的考验,当年的初心不仅没有丢失,而且历久弥新、历久弥光,它感召着愈来愈强大的队伍为实现伟大的梦想而奋斗。一个走过98年伟大历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至今仍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自身建设时代课题的党,一定是战无不胜的!这是历史规律,也是时代趋势。(孙广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