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读书】信仰在实践中闪光——读《马克思主义信仰十讲》

时间:2019-01-08 15:3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类:读书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丁国强

人民出版社

陈先达先生是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新著《马克思主义信仰十讲》是《马克思主义十五讲》的姊妹篇,该书对十个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大理论问题作了生动解答,是一部富有思想激情、理论高度的通俗哲学读本,作者将其毕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心得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化为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体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学者执着发声、热切表达的责任担当和用简约、明白的文风阐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话语自觉,堪称用亲切温暖的姿态讲“大道理”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学说,也是科学信仰

在中华民族奔向伟大复兴的当下,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巨大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开创未来、拥抱未来的重要保证。

罗曼·罗兰说:“信仰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她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科学信仰,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历史实践。我们党之所以富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有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学说,也是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体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现实性和超越性的有机结合。陈先达在书中写道:“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成为一种信仰。这里所说的信仰,就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在书中第二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陈先达说:“马克思主义者信仰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是一个经过严密理论论证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已经与当代中国文化实现了有机融合,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自信和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过程,是共产党人不懈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陈先达说:“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正是坚持这一政治优势,我们党才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充满了旺盛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不懈探索。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一方面应当富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在关注现实、改造世界中彰显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担当。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并不是一系列真理的汇编,而是观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以贯之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指导实践,使我们党保持了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书中第三讲“《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中,陈先达认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部成熟著作的纲领和红线,是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可以说,《共产党宣言》是一个极具批判性、革命性和创造性的经典文本,其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不可低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上好必修课,就必须系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既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不能生吞活剥、寻章摘句、形而上学,而应结合实际、融入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彰显《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从创立伊始就是面向现实、解决问题的社会理论。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原原本本研读经典著作,熟读精思、学深悟透,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陈先达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质并不是一系列真理的汇编,而是为我们提供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信仰十讲》启示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理论,就是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着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信仰十讲》最精彩的一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死东西与活东西”。陈先达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永远是活的东西。采用形而上学的方法,硬要区分马克思主义中死的东西和活的东西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其实就在于在具体实践中赋予抽象真理以鲜活的生命。马克思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不是唯恐烧着自己手指的小心翼翼的庸人”,在他身上体现着革命家和思想家的完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实践的理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功能,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在新的实践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只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才能够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

马克思主义对于立志改造社会、改变世界的人最具有理论说服力和理想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十讲》中说:“只有在马克思身上,革命家和思想家才达到了历史上最完美的结合。”作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科学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示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懈探求,为人类社会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在早期作品《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社会的发展实质是人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是以总体性视角研究人类存在、人类发展的科学。正是由于始终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马克思主义找到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如何获得解放的答案,它不仅仅是改变社会形态、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理论,也是关于如何实现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描绘人类历史发展前景的理论。在本书的最后一讲,陈先达论及了“哲学与生活实践中的信仰”这一问题。他认为,我们面对两种哲学:一种是生活中的哲学,一种是书本上的哲学。我们不但要学习书本上的哲学,更应注意生活中的哲学。哲学既不能没有形而上的问题即纯哲学问题,也不能没有形而下的问题即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没有形而上只有形而下,哲学就会变为生活常识;可没有形而下,哲学就在天上,没有着陆点,永远与人的生活相分离。陈先达说:“迄今为止,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对于立志改造社会、改变世界的人来说,最具有理论说服力和理想吸引力。”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成熟的、宏大的哲学体系,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才能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坚定,时刻保持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热情。

信仰问题本质上是历史观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坚持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不断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党的历史任务,创造性地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信仰十讲》一书的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内涵,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过去、当代、未来的发展,中国道路与历史唯物主义等,要讲清楚之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非易事。陈先达说:“信仰并非高悬于天空,只可仰望,无法捉摸,其实信仰就存在于实践中,包括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思想脱离实际,就是空中楼阁;实践缺乏思想,就会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永恒的思想价值来自对时代和实践的紧紧相拥。我们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当做一种生活习惯,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永远的精神追求,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新时代,激发踏浪前行的不竭动力,追逐闪耀光辉的伟大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有机统一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是通过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和一步一个脚印的苦干实干体现出来的。信念如磐、脚步坚定、奋斗不止,理想终会变成现实,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指引,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前进,一定会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辉煌!(丁国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