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宣城:坚持刀刃向内从严淬炼过硬“打铁人”

时间:2020-01-20 18:43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宣传教育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2019年,全国共谈话函询纪检监察干部9800余人,组织处理1.3万人,处分3500余人,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150人。这组数据彰显着纪检监察机关防治‘灯下黑’,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的决心和意志。”……1月16日晚8时,《国家监察》第五集《打造铁军》如期登陆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为该部纪实专题片完美收官。宣城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收看后,纷纷表示要从真实案例中深刻汲取教训,坚决当好党纪国法“守护者”、政治生态“护林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在自我监督上下狠功夫,争做一名铁打的“打铁人”。

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不具备天然免疫力。这是刚刚履新不久的市纪委监委干部监督室副主任章玉萍在新岗位工作以来最深的感受。“自身净才能自身硬,自身硬才能敢担当。伴随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范围扩大了、使用的工作手段丰富了,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承担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手中的权力加大了,经受的考验也更加严峻了。因此,更要自觉念好纪律规矩的‘紧箍咒’,不为诱惑动心、不为娱乐丧志,时刻守好初心和使命。”

打铁必须自身硬。纪委监委是否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决定着党的自我监督制度能否有效运行。自实行派驻机构改革以来,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积极履行职能,探索实行“流动式”和“融入式”驻点办公模式,充分发挥派驻监督“前哨”和“探头”作用。“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在生活里‘烟枪志气消磨尽’,在肃贪时‘犹抱琵琶半遮面’,甚至被人‘围猎’,迷失自我、令人痛心。我们身处正风肃纪反腐第一线,时刻面临着腐蚀和反腐蚀的考验,必须牢固树立纪法双施双守理念,学好用好《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切实挺直监督腰杆、高悬执纪‘利剑’、坚守责任担当,坚决防止‘灯下黑’。”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江艳表示。

  “泥锤打铁,碎的是锤子。自身不硬,‘道’就制不了‘魔’。纪检监察干部一旦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铤而走险,最终都难逃法纪严惩。”常年负责统计分析各类案件数据的宣州区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韦红宝表示,每次看到纪检监察干部执纪违纪、执法违法案例都会感到惋惜。“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要求,要完善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确保执纪执法权受监督、有约束,持续防治‘灯下黑’。面对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都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砥砺初心、勇担使命,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  

    广德市纪委监委一贯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内控机制,加强对“自己人”的日常监督管理,并以“清风桐汭小讲堂”为载体组织开展常态化业务培训,常补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相较一般性腐败问题而言,执纪执法者违纪违法问题更是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严重影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效和纪检监察机关公信力。马克思主义手电筒,既要照别人,更要照自己。纪检监察机关要经常性地清理门户,就要对有问题的纪检监察干部不护‘犊子’、不搞区别化,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者坚决查处。”该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梅德朝坚定地说。

宁国市纪委监委机关干部李超虽说是个“85后”,但却在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案件监督管理室、宣传部、党风政风监督室等多个岗位上砺练过,多重角色的转换让他对“忠诚干净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世界上没有谁天然就具有免疫力,纪检监察干部手中握有监督执纪的权力,如果不得到有效制约,这种权力一样可能会被滥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以‘时代楷模’李夏同志为榜样,做到‘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群众’,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韧性,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打造铁军》播出的当天,绩溪县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干部章丁颖恰巧在外地出差,晚上赶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观看专题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带头守规守纪守法、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履职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应有之义和具体体现。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纪党规的坚定执行者和忠实捍卫者,更应始终牢记权力来自哪里、界限划在哪里,经常性地反躬自省、自我检视,及时纠正思想和行为偏差。2019年,我们的好战友、好兄弟李夏同志在抗台抢险中不幸牺牲,以短暂的青春践行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初心和使命,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我们将继续传承‘李夏精神’,追寻着他的足迹,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宣城市纪委监委)

新闻排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