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史今读】“半饱居士”恪慎清勤

时间:2018-11-20 10:16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史今读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提起陈廷敬可能大家并不熟知,但是他主持编撰的《康熙字典》可谓是众所周知。在《清史稿》、《大清相国》等记述中,陈廷敬不同于同时代鳌拜的飞扬跋扈、李光地的贪位忘亲、明珠的中庸圆滑、索额图的老谋深算,陈廷敬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裁官等职,以清廉正直而青史留名。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陈廷敬升迁为左都御史。监察御史自古就有风闻言事、朝廷耳目之职,当时康熙朝腐败之风盛行,拉帮结派风气猖獗,官员酷吏贪污受贿,名门贵族竞相铺张浪费。陈廷敬对此尤为痛恨,于次年正月二十四日向朝廷上《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疏文中指出:“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大概意思是: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由此,陈廷敬提出,只有通过朝廷立法,使天下移风易俗,人心崇俭,才能使清廉之气蔚然成风,这个倡议针对当时现状的改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有利于后期的“风纪整肃”。

后到礼部上任,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在要求别人廉洁节俭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有一次,有位同乡想要作陈廷敬的门生,想假借陈廷敬的身份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以此获得相应官职晋升的机会,便拿着千两寿金去为陈廷敬祝寿。本想着同乡的情谊会很容易见到陈廷敬,但他忽略了陈廷敬平生极其厌恶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行为,同乡还未表明来意,陈廷敬便一眼便看出了对方的心思,将其拒之门外。谁知对方贼心不死,守在门外数日,趁着守卫松懈之际闯入府内,见到陈廷敬便长跪不起,恳求陈廷敬收其为门生。然而,即便这样也仍是无济于事,被陈廷敬大声怒斥出去。

不为他人谋私利、不接受他人金钱馈赠,或许有人说“这是在做表面工作,骗取别人的信任”,但陈廷敬在宗族亲情面前仍不为所动。他的弟弟陈廷愫在河北武安县任知县,深得民心,政绩卓著,有“陈青天”的美誉。任期届满后,陈廷愫写信给陈廷敬,让其利用自身影响力去为自己在京城谋一肥差。陈廷敬深知官场险恶,也明白自己的权力不能用来谋私,面对亲弟弟的请求,他毅然决然地拒绝,还写信劝诫弟弟安心做事,不要跑官。陈廷愫接到家书后,听从大哥陈廷敬的劝诫返回故里,赡养父母,以终天年。

他虽官至宰辅,位同相国,生活却非常清贫俭朴,在京为官五十余年,除数间老屋外,身无长物。陈廷敬常常诵读唐代陆龟蒙“忍饥诵书,率常半饱”的诗句,因此被人称为“半饱居士”。扬州八怪之一的文学家金农曾写诗赞曰:“独持清德道弥尊,半饱遗风在菜根”。后来身退归乡,康熙帝微服私访,顺道去陈廷敬家看望他,夜宿在陈廷敬家中,吃的是小米煎饼、枣花馍,喝的是五豆稀饭,康熙龙心大悦,将出太原时除皇帝御用黄罗伞外的其他九对銮驾都赏赐给陈廷敬,这也就是“半朝銮驾赠相国”的佳话。

观其一生,陈廷敬不同于明珠的圆滑,索额图的奸宄,在“明”“索”党争中仍能保持独立,因为其心中只有国家和人民,而没有被任何一派拉拢。与其同时代的名臣也大多不能善终,明珠被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而陈廷敬却安度晚年,倍享尊荣,甚至死后,康熙帝作挽诗悼之,赞扬其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清史稿》也评价其为“恪慎清勤,始终一节”。(泗县纪委监委 冉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