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专家观点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原主任,历史学博士,教育部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徽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本》负责人和主讲者  卞利: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作为徽州传统大姓望族之一的汪氏家族,能够继承隋末动乱中率领家族和地方武装奋起捍御家乡,进而保障东南地区歙州、杭州、饶州、睦州、宣州和严州六州生灵免遭涂炭的先人汪华之家国情怀和爱国爱乡精神,不忘初心,从传统的“五伦”道德理念出发,以儒家的“孝悌廉耻、忠孝节义”精神,制定和颁行《汪氏家训》三十六条。这三十六条《家训》,代代传承,与时俱进,是千年汪氏家族优良家风形成的坚实基础,是汪氏家族倡导将对父母尊长的“孝”与民族国家的“忠”完美结合的典型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重积淀、生生不息的基石所在。

三十六条《家训》涵盖了中华家族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

首先,强调五伦的儒家伦理道德,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和朋友有信。这是处理传统人际关系必须恪守的准则,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汪氏家训》将此五伦关系置于三十六条家训之首,用四条的篇幅加以解释和强调,反映了汪氏家族对教育子孙恪守伦理道德的高度重视;

其次,强调教育与教化。子不教,父之过。为了使优良家风代代传承,永续发展,汪氏家族特别重视家族教育,要求对子女从幼年的蒙学教育抓起,毕竟“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智力超常的神童可遇不可求,不管子女是聪明还是愚钝,家长都必须要教育其读书,要尽早教育其做人的道理。若任其与逸游骄惰、与不三不四之人交友,必然坏其心性,沦为无用之人,严重者甚至会成为危害社会的害群之马。对子女教育,汪氏家族一再在《家训》中告诫家族成员们,必须要不惜代价,聘请真正有才华的“品学兼优”名师加以培养,不可吝惜资费钱财,更不能碍于情面,延聘有才无行之师;

第三,强调邻里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历史上,千金买邻的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因此,一定要睦邻友好,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疾病相扶持,千万不能仗势欺人,以势凌人;

第四,要谨言慎行。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第五,要学会立身持家。居家要和睦,要长幼、尊卑有序,事事须学会隐忍,不可因小忿而酿大祸,以致后悔莫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立身大节,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怠慢。男女婚假须适时,做人要忠厚,要崇德重行,重视操守,秉持廉洁自律准则,力争做一个完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学会和懂得感恩报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第六,要学会治生。无论士农工商,都必须有有正当的职业,有适合自身的谋生养家之道。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汪氏家训》谆谆告诫子女:人生治家,要贵有道。要勤俭节约,饮食衣服,只求保暖;婚丧嫁娶,不可铺张浪费;

第七,要以朝廷和国家利益为重,及时足额完纳朝廷的税粮。这是报效朝廷和国家的重要渠道,不能不认真对待。否则,可能会面临官吏追讨甚至刑法惩罚;

第八,要敬惜字纸,尊重知识,尊重文化。不可随意丢弃字纸,有辱斯文;

第九,要远离鸦片,戒淫戒赌,不得酗酒。《汪氏家训》强调指出:“酗酒好赌,最为不肖。”在历数以上危害性后,《汪氏家训》指出:“小则废时失业,大则荡产破家”。告诫家族成员,一定要都戒除以上不良嗜好;

第十,要力戒同僧道之人和算命风水之师等辈交往。严禁三姑六婆穿户入室,以预防其诲淫诲盗,败坏家风;

当然,在充分肯定、传承和弘扬《汪氏家训》中精华内容的同时,我们还要去除其糟粕,对其中歧视妇女,把正常家庭娱乐的丝竹管弦戏曲视为“荡人心智”之术,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郑秉秀:

绩溪汪氏乃我徽州名门礼族,教化绵亘,闻人辈出。今读《汪氏家训》,总36节,文字简练却意涵深厚。《家训》从修身始,及齐家治世逐步深入,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其中警句迭出,哲理频现,实为家训、族规之善本。

国由家组成,从这个意义上看,家教实乃系于一国民族精神之养成。家教兴则民族精神盛,家教废则民族精神衰,故家教、家训决非小事,而实关系到国家、民族之兴亡。可以说,家教、家训也是一种软实力。

当然,对于传统家教,也应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吐故纳新,有些观念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应摒弃。如《汪氏家训》中的“故家虽贫,不可为皂隶,才虽胜,不可为讼师”等。《汪氏家训》其实对一些旧观念已有重新审视之自觉,如“堪舆家风水之说,虽有其理,究竟总凭心地......慎勿惑于风水而停丧不葬也! ”那时就有此等认识,也实难能可贵了。

民盟中央特约研究员、安徽省十一届政协常委、安徽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中国十大民间智库之圣德书院国学导师、黄山市政协原副主席   张俊杰:

家训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遗产,尤为文化深厚的徽州所注重,汪氏乃徽州首姓,《绩溪汪氏家训》三十六条,涵盖了做人做事、持家治家各个方面,诸如家庭家族层面,要孝亲睦邻、长幼有序、勤俭持家、婚丧有度,社会层面要尊师重教、释怨报恩、严己宽人、自觉纳税,个人修养层面要谨言敦行、崇德向善、戒黄赌毒、破风水迷信,从《绩溪汪氏家训》提出的这三十六条,我们看到其核心是教育家族子弟做好事做好人,可以说是徽州各大族名族家训的典型,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相通的吻合的,某种意义上,家训所要求的更具体也更具有操作性。

《绩溪汪氏家训》之所以高度精炼精辟,应该是得益于徽州厚重的人文土壤——徽州是典型的移民社会,历史上有过三次大规模移民,即晋末永嘉之乱、唐末黄巢之乱、北宋靖康之乱,迫使世家大族举家南迁避难徽州,由此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徽州土著山越人的人口构成,使中原文化在徽州不断发展不断充实,从而在明清之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千余年来,恪守家训已成为徽州家庭家族和社会的共识,也奠定了徽州乡村治理的人文基础。汪氏作为徽州著名大姓,历朝历代名流辈出彪炳史册,究其缘由,重视家教、恪守家训是重要原因。今天,我们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训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虽然家训中也有某些局限,但只要我们善于取舍,对于今天的家风建设乃至乡村治理,依然是可资借鉴大有裨益的。

黄山学院原副院长,中国三国演义研究会会员、中国红楼梦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徽学会副会长,古代文学及徽学研究者  汪大白:

徽州汪氏源远流长、影响广大。周文王四子分封于鲁,鲁成公次子食采于汪,由此子孙以“汪”为姓。唐代汪华《上谱表》说:“分封创于姬旦,得姓始于汪侯。”东汉建安年间,龙骧将军汪文和举家南迁,后裔奉为江南始祖。至于四十四世汪华,生封越国,死谥忠烈,成为汪氏显祖。子孙繁衍,旺于徽州,遍及海内,多称忠烈后裔、越国世家。

汪氏注重修谱祭祖,注重族规家训,以此期望子孙发达。较早的像大唐时期,汪华上呈族谱于朝廷,汪姓位居“国柱”之六,子孙引以为荣。较近的像明代万历年间,汪道昆编《十六族谱》,订十六条族规,曰:乡约当尊,祠墓当展,族类当辨,名分当正,宗族当睦,谱谍当重,闺门当肃,蒙养当豫,姻里当厚,职业当勤,赋役当供,争讼当止,节俭当崇,守望当严,邪巫当禁,四礼当行。更近的像上面原文摘录光绪年间《汪氏族谱》所载家规,逐条分陈,相互照应,构成一体,由上而下,由内而外,从家族到社会,从祖宗到未来,耳提面命,思虑周全,规范具体,适合操作。既是为本族子弟、世代子孙确立了人生范式和操守准则,也是为汪氏家族的持续发展绘就一幅整体蓝图。主导全套家规的思想意识就是儒家的伦理观念,奠定全套家规的基本格局就是规范的道德教化。在汪氏家族看来,只要忠实恪守这样的家规家训,家族子弟便能实现修身、齐家的基本目标,然后进而可以立德、立功、立言,甚或可能际会风云、兼济天下。

家国同构,家国通一,前人早就深深悟得这一层。比如“事父母”“友兄弟”两条,注重的就是“孝悌”二字。朱熹说:“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这是就家庭关系而言。《大学》说:“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这是就社会而言。在儒家看来,孝悌之于家,孝悌之于国,两者完全统一。所以孟子断言:“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今人也都普遍理解这一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何况就家规家训而言,无论是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还是勤奋读书、艰苦创业;无论是勤俭持家、奉公守法,还是崇尚德义、诚实守信……所有这些都不只是某些个人的行为准则、某些家庭的育人规范;大量成功的家规家训,大量经典的治家格言,其实都已成为激励今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精神滋养。

当然,不言而喻,现代社会已与前人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我们对待汪氏家训,对待徽州家训,对待中华传统家训,既不能敬而远之,又应该适当扬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