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两会时评】功成不必名就

时间:2018-03-14 07:31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万兴
【字体: 】      打印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为官者追求政绩无可厚非,因为政绩不仅事关干部升迁,还关乎民心向背和事业兴衰。然而,现实中有不少领导干部重“显绩”轻“潜绩”,重眼前轻长远,为了追求自己的“任期政绩”,往往“新官上任三把火”,搞所谓的另起炉灶、另辟蹊径,到头来“一个将军一个号,各吹各的调”,不仅阻碍了改革发展,还损害了群众利益。

功成不必在我,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看干部,不在于提了多少响亮的口号,作了多少漂亮的承诺,搞了多少“面子工程”,而在于他们干了多少民生实事,让老百姓得了多少实惠。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胜过讲再多的“甜言蜜语”、盖再多的“海市蜃楼”,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心中自会有杆秤。

功成不必在我,还须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胸襟与情怀,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长征期间,朱德安排部队在驻地种菜时,就教育警卫员说:“我们吃不上,有啥子关系么?只要后续部队来了能吃上就行……我们共产党人做事,就要有前人种、后人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功成名就的光环纵然耀眼夺目,但最珍贵的,还是成功路上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的奋斗过程。真正的英雄,甘于播种而不问收获,甘于自己栽树让后人乘凉,因为他们做的是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他们留给后人的,不仅是胸襟和情怀,还有敬仰与回味。革命战争年代,有多少无名英雄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又有多少人默默无闻地奉献青春和汗水,助推伟大祖国富起来、强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无名英雄面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不妨多问一问自己为官一任能给一方百姓带来什么;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接力棒面前,不妨摆正自己位置,多想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长久之计,多行一些“摸石头”“做嫁衣”的强基固本之举。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若立业建功有我,只要功成,何必计较名就!( 张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