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

时间:2018-01-22 15:03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我省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多措并举、深抓实做,整治‘四风’问题成效有目共睹。”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安徽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华克思深有感触地说。任斌代表表示,整治“四风”“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还有代表、委员认为,整治“四风”不能停留在“不敢”上。因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明的不敢了、暗的出现了,惯用的没有了、新花样出现了。因此,必须从根子上拔除形式主义,必须杜绝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发扬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近年来,安徽省锲而不舍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仅2017年,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367起,处理3348人;给予处分2373人,包括厅级干部16人,处级干部154人。

笔者认为,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列举出10种新表现,其中就突出了一些领导干部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问题。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领头雁,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其作风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以及整个领导班子成员乃至全体党员的作风。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关键少数”的作风是风向标。抓住了“领头雁”的作风,也就抓了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作风。实践证明,好的作风也是从“领头雁”的作风开始的。一年来,安徽省纪委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盯住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督促其树立优良作风,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关键少数”的自我革命,带动了“大多数”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必定成效显著。

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要紧盯节假日这个“关键时期”。毎逢节假日,有的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差,就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于是,在节日期间,违规公款吃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等活动的有之;借节日之机用公款购买、发放、赠送购物卡,不得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实物的有之;公款旅游或指使下属单位及管理服务对象安排到风景名胜区、农家乐等游玩,接受下属单位及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的有之;违规举办或参加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并借机敛财的有之;使用公车或借用下属单位、管理服务对象的车辆进行踏青游玩、探亲访友等活动也有之……坚决杜绝“节日腐败”,必须守住节点、寸步不让,加大节假日期间的明查暗访,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寸步不让,深入纠治改头换面、转入地下的隐形变异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不知止、不收手、不收敛的,发现一起、从严查处一起,并一律公开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处理越重的信号,才能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要彻底铲除“圈子文化”滋生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早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圈子文化、好人主义”严重违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组织原则,违反任职回避规定,大搞“裙带依附”“近亲繁殖”,奉行好人主义,对自己人设计路线,着意栽培使用,滋生了歪风邪气,败坏了政治风气,带坏了一批干部。“圈子文化”“好人主义”表面上看是“作风病”,实际上是“思想病”“信仰病”。因此,根除“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必须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起管起,使规矩严起来、习惯立起来、批评武器挺起来、战斗味浓起来,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无处藏身。

总之,发扬“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关键要紧盯节点,持续发力。实践证明,只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横下一条心纠治“四风”,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聚焦突出问题,深化专项整治,原有问题深入整改、新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建章立制彻底整改,“四风”问题才能销声匿迹。(朱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