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剑胆琴心勇担当  忠诚干净树标杆 ——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淮北市烈山区 纪委副书记陈晓华

时间:2017-09-13 09:38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要闻播报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他,身材壮实,皮肤黝黑,目光坚毅,一身正气。群众说他是“黑包公”,因为他对腐败分子铁面无私,不畏强权,不辱使命,敢于办大案;同事说他是“活字典”,因为他执纪审查业务精通,善于办铁案;大家都说他是“老黄牛”,因为他数年如一日战斗在纪检监察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陈晓华(中)和同事们研究工作 

他就是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好干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淮北市烈山区纪委副书记陈晓华。

迎难而上,不畏艰险

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亮剑”

2009年,陈晓华告别了近20年的乡镇工作岗位,任烈山区纪委副书记。走马上任第一天,陈晓华就告诫自己:“我从贫寒农家子弟成长为纪检干部不容易,组织上信任我,我更要对得起组织!”7年来,他受过很多委屈,遭到很多埋怨,甚至受过威胁恐吓,但他总是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带领办案人员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从不叫苦,从不喊累,始终践行自己秉公执纪、为民用权的庄严承诺。

2014年7月,陈晓华受命办理省委第五巡视组交办的刘大伟违纪问题线索。刘大伟是烈山区烈山社区的原党委书记,人前是风光无限的民营企业家,乐善好施的“中国好人”,人后却是鱼肉百姓、涉案金额过亿的“巨腐村官”。他在烈山区深耕多年,关系网密、保护伞多,并与妻子办理离婚,名下没有房产,存款寥寥无几,相关账目也被烧毁。面对这样狡猾的对手,陈晓华没有退缩,毫不犹豫地接下“烫手山芋”,从公安、检察、审计、金融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专案组,马不停蹄地展开内查外调。

为了搜集有价值的线索,陈晓华绷紧神经,每天翻阅账目上万条。5个多月时间里,他只回过几趟家,突破案件的压力也让他夜不能寐。白发多了,体重轻了,同事见到他都关心地说:“陈书记,你要注意身体啊!”在调查期间,刘大伟通过许诺、威胁、利诱等手段,拼命拉拢腐蚀办案人员和陪护人员,他的亲戚朋友也千方百计打探案件的进展情况。一天,陈晓华突然接到老同学的电话,邀请他出来“坐坐”,高度警觉的他断然拒绝。在专案组驻地,经常会有不明身份的人前来干扰办案。陈晓华一方面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另一方面鼓励大家“不管有多难,坚决查到底。”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条指向刘大伟涉嫌贪污拆迁补偿资金的“线头”浮出水面,他立即协调公安机关,及时控制准备再次潜逃美国的刘大伟,并果断请示市纪委对其采取“两规”措施。期间,陈晓华亲自带领或安排调查组人员先后往返上海、北京、南京、广州等地30多次,行程达一万多公里,核查银行账户400多个,调查取证500多人(次),调查案卷累到一米多高。最终,刘大伟连同其家人、亲属和相关人员共计19人被移交司法机关,查处涉案金额上亿元。案件告破后,村民奔走相告,燃放鞭炮庆祝,并到区纪委送锦旗。安徽纪委主要领导同志作出批示,要求将该案作为全省基层干部警示教育的典型案例;新华社、《中国纪检监察报》专门报道此案,收到了较好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

学思践悟,勇毅笃行

做监督执纪问责的“行家里手”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练就了陈晓华坚毅沉稳的处事风格和踏实勤恳的工作作风。他深知纪检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靠“吃老本”不行,必须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从党的基本理论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到国家法律法规,从中央纪委网站《学思践悟》专栏刊发的文章到网络信息技术和社会学、心理学,凡是对工作有益的,他都勤学多记、深思熟虑。在区纪委的7年,他养成每天下班后坚持在办公室学习的习惯,积累了十几本厚厚的学习笔记。区纪委的同事都说:“陈书记,你要是调走了,那些笔记可得留给我们啊!”

刘大伟一案结束后,陈晓华也进行了深度思考,他感到了对基层干部从严管理的紧迫性。他积极谋划一系列制度措施,组织开展“处事不公、以权谋私、作风不实”微腐败专项整治,探索实行“审计下延到村、带问题进点”工作制度,尝试在村级党组织设立纪检员……经过半年的努力,一批违反纪律、不作为不称职的村居干部被调整或撤职,全区村居干部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作为分管纪律审查工作的副书记,陈晓华最关注的是如何锻造一支过硬的执纪审查队伍。针对镇办纪委力量薄弱、办案难的问题,他提出了镇办协作办案机制,推行“镇案区管”、“镇案区审”等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召开案件调度会、以会代训、抽调镇办人员跟班学习等措施,提升了镇办纪律审查工作的能力。

近5年来,烈山区纪委共受理信访举报469件(次),初核问题线索449件,立案273件,处分党员干部243人,无一例申诉案件。

信念如铁,意志如山

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

陈晓华出身农家,在工作上对自己要求严,在生活方面“很知足”,他常常发自内心地说:“是组织上给了我一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带头“亮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作承诺,引领大家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他常说,“进了纪委的门,就不要想着‘开绿灯’、‘溜缝子’。更加忠诚、更加干净、更加担当是一个‘风向标’,作为纪检干部只有信念坚、身子正、处事公,才能有担当的底气,才能对得起纪检干部的称号!”

2014年9月,区纪委决定查处古饶镇一名纪检干部违纪案件,当事人是陈晓华妻子的亲戚,也是他多年的老同事。立案之后,同事的说情,亲戚的围攻,一齐压向他这个分管案件的书记,最后连妻子也扛不住了,打电话向他哭诉:“晓华啊,亲朋好友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了,这次你能不能就别管了?”陈晓华耐心劝导:“我们做的纪检工作,讲的是纪律,我不能破这个‘规矩’!再说,作为纪检干部知错犯错,这是不能原谅的,找他谈话了解情况也是在挽救他,避免滑得更远,这没有什么不好!”最终,这名干部受到了党纪处分,并调离纪检岗位。

常年加班、长期劳累,超负荷的运转差点击倒了这位“硬汉子”。2013年,正在办案的陈晓华突然感到半个身子麻木,被同事送往医院后确诊为脑血栓。医生说:“好在发现得及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大家都劝他赶紧休息一段时间。但谁都没想到,打了几天点滴后,陈晓华又回到工作岗位上。他说:“我闲不住,想大家了!”

天道酬勤。陈晓华多年的坚守,辛勤的付出,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2016年区纪委换届时,他再次以满票当选副书记。他连续多年目标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多次受到嘉奖,在当地成了广大干部争相学习的“标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