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从卢村复兴看族规家训的凝聚力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黄山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余治淮:

中国家训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周易》中有《家人》卦,讲述的是家庭之中父母、兄弟、夫妻相处得道,家道得正,则天下安定。后人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将“修身齐家”放在首位,一家尚不能齐,何以治国平天下。

而“家道正”,讲求的是行为的规范,追求什么,遏制什么?而这种追求和遏制是家庭所有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

徽州古人求利四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常将自己人生感悟,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记录下来,供子孙后代铭记、恪守,并将其称之为“家训”,而家训在传承的过程中经一代一代筛选、充实、劣汰优存,逐渐形成整个家族认可的“族训”。历史上徽州社会相对稳定、繁荣,其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们从小接受家训、族训的熏陶,逐渐培养出家国情怀。时至今日,许多先人留下的家训,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安徽省徽学会理事、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郗延红:

志诚堂,被誉为“徽州木雕第一楼”,采用浅雕、深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法,技艺精湛,图案栩栩如生,是一座雕刻艺术的博物馆,折射出古代徽州艺人娴熟的技巧和超凡的智慧。

这志诚堂又绝不限于是一方精湛雅致的艺术殿堂,尚且它还是一处温情儒雅的家训场合(或者说家教所在),让家人族众在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熏陶的同时,又接受春风化雨式的家族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从本质上看,像黟县卢氏采取这类家训的做法,跟那些古人明确宗仪、族规、家法的做法一样道理是相通的——都是强调讲规则、守规矩!也就是运用这些准则规定来约束和规范家人族众们的言行举止!这正是家训的社会价值之所在。

古往今来,中国素有家族教化训诲的传统。理论化色彩浓烈的如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宋代司马光的《家仪》,它们都是中国家训制度史上的里程碑,而南宋朱熹的《朱子家训》追求家规的操作性,也就是讲,它把传统孔孟儒家学说的理念转化为人们修身立德齐家旺族的可操作的细节。朱熹作为我国历史上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的家族教育思想,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遗产。黟县卢村《卢氏家训》就是古代徽州人依循作为桑梓乡贤新安理学大师朱熹之言进行家族教化的样榜范例之一。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留下来许多家训、家诫、家范以及治家格言和其它一些教子诗文。通过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地整理、有效地分析和科学地研究运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卢氏家训的时代价值必须应时显现!传统家训的社会功用应当继续发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