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清理办公用房不能搞“花活”

时间:2018-01-29 15:30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在笔者的工作交流群中引发了热烈讨论。

谈及办公用房的变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让笔者感触颇深的,莫属近年来办公用房清理、整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易容术”——

有的“加桌子”,效仿“摊丁入亩”,在均摊面积上精打细算,不求动真碰硬,只求面上达标;有的“加板子、留暗门”,在办公室里搞“地道战”,用书柜衣柜当暗门,隔墙垒砖搞暗室,自作聪明地玩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装饰艺术;有的“挂羊头、卖狗肉”,在办公室大门上加挂“会议室”、“接待室”、“档案室”等门牌,实际上还是换汤不换药;甚至有的“打游击”,玩起了“狡兔三窟”的伎俩,明里一套、暗地一套,风声紧时换小屋,风头一过,一切照旧……一系列办公用房的“花样变脸”,实际上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的还是既能在监督检查时瞒天过海,又能独享一个人的尊贵空间。

他们之所以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跟组织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甚至在“猫”面前我行我素,一方面在于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作祟,另一方面在于纪律和规矩的高压虽在,但电量不足、震慑力不够。

房间面积要够大、室内装修要豪华、办公用品要高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还或隐或现、或多或少存在着“四风”的影子,一些地方的“局长”、“科长”、“主任”觉得自己已经是“大官”了,认为办公室的大小反映的是官阶的高低,办公室的位置体现的是权威的大小,办公室的奢简彰显的是特权的多少,他们宁愿揣着明白装糊涂,搞虚与委蛇的假清理、假整改,让办公室成为形式主义的“加工厂”、官僚主义的滋生地。

超标准配备使用办公用房,看似是小事小节,反映出的却是作风建设的大问题,一旦放任自流,不但浪费公帑,助长官僚主义的歪风邪气,还会消弭纪律的权威,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防治办公用房“花样变脸”,既要强化纪律教育,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为党员干部划红线,让纪律和规矩成为硬杠杠,让高压线真正通上电;也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较真碰硬,保持住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变的高压态势,多一些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明察暗访,做到不留口子、不走过场,实现监督问责常态化。同时,还要用好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这把利器,让顶风违纪者既挨板子又丢面子,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和“不敢”氛围。

其实,清理整顿超标办公用房,在要求领导干部自觉发挥“头雁效应”的同时,不妨加大一点较真碰硬、真督实查的力度,多来几次“回头看”,杀几个出其不意的“回马枪”。唯有如此,方能破除检查整改过程中的侥幸心理和过关心态,有效防止不良风气的反弹回潮。(灵璧县纪委宣传部 张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