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评论|调查研究贵在唯实

时间:2023-04-27 16:14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印发后,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蔚然成风。《方案》明确提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为调查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也提出了基本要求。

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抓好调查研究,需要干部具备直面矛盾,坚持真理的操守和勇气,以党性立身做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因此,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立场问题。此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错综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中深层次矛盾,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掌握更多的真实情况和客观规律,在“唯实”中找准破解难题的方法路径。

唯实要敢于听实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政策好坏、问题多少、矛盾隐患知之最清,深入群众听实话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先决条件。但在调研过程中,还存在不讲真话,听不到实话的问题。究其原因,则在于不想听真话,不愿说真话,无法判断话的真假等。这就要求干部在调研中要善于“兼听”,以一颗“公心”听表扬批评,闻不同意见,综合“多种声音”谱成实事求是的调研“协奏曲”。特别是,要多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问题突出的地区,听“带刺”的实话,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要保持“甘当小学生”的心态,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交流,赢得信任,和群众坦诚相待,营造包容、宽松的实话实说氛围,让群众乐意说实情。还要围绕调研主题做足“功课”,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分得清谈话的虚实真假。

唯实要善于摸实情。调查研究“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是不行的!调研中如果目光仅“向上瞄准”,迎合领导喜好,报喜不报忧,或者唯书本是从,按图索骥,不知变通,就会犯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这样的调研不但会增加基层负担,成果最后也只能被束之高阁。一些决策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根源就在于此。“身入”和“心到”是破解上述问题的“密钥”。“身入”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基层蹲点,解剖麻雀,“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多想一层”,结合本地实际,聚焦调研的12个方面,把情况搞准搞实,把问题分析全面。“心到”既包括方法上的用心,也蕴含对群众深厚的感情。一方面要深入思考,在交换、比较、反复中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把抽象的认识具体化,用心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一方面带着感情,扑下身子,避免调研搞形式、走过场,将群众所愁、所盼、所愿摸准摸透。

唯实要注重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指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其中,“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由此可见,调查研究的质量取决于调研成果的质量,能否研以致用是调研的目的所在。因此要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将收集到的问题揭示出来,分类梳理共性和个性问题,形成清单,提出针对性对策;把经验、建议改进优化,提炼出有益措施,具备实施条件的,及时转化为治理普遍性问题的决策;尚需实践证明的,可以试点推广;还未成熟的,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一步研究论证,直至完善。调研取得实效更须走好群众路线,一切的调查研究都要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在调研中,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对于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要加强督查督办、跟踪问效和定期回访,确保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硕果”。(付静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