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史今读】守住一世清白的“老实王”

时间:2020-09-28 09:10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史今读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王尔烈(1727-1801),字君武,一字仲方,号瑶峰,清代奉天府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中殿试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等职。王尔烈工诗文,善书法,以词翰书法闻名于乾隆嘉庆年间,被誉为“关东第一才子”。

王尔烈曾经给嘉庆当过老师,因其正直无私,深受嘉庆信任,嘉庆总爱派他到各地当主考官。有一次,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来,嘉庆询问完考试情况后,问王尔烈家境如何。王尔烈回答:“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嘉庆听了很高兴,对王尔烈说:“你为官一贯清廉,如今派你到安徽铜山铸钱。”铸钱是个肥差,这是嘉庆故意给王尔烈挣钱的好机会。三年后,王尔烈奉诏回京。嘉庆问他:“这几年日子过得怎么样?”王尔烈听出了言下之意。他从长袖里掏出三个铜钱来,交给了嘉庆。皇帝一看,这三个磨得锃亮的铜钱,分别是“当十钱” “五铢钱” “嘉庆通宝”,是铸钱的样钱。看到嘉庆纳闷,王尔烈解释道:“老臣除这三个铜钱外,依然是两袖清风,一无所有啊!”嘉庆深知王尔烈是个不贪一钱的老实人,感动之余,封其为“老实王”。

嘉庆四年,王尔烈七十二岁时,官至大理寺少卿,因到了古稀之年,卸任回到老家辽东。王尔烈告老还乡时,一支浩浩荡荡的驴驮子队伍从京城出发,引起众人议论:“什么老实王,是假的!你看,贪这么多东西运回老家。”消息传到嘉庆皇帝那儿,嘉庆马上招来王尔烈,当着众臣问:“驮子队所载何物?”王答:“都是皇帝所赐之物。” 嘉庆说:“你告老还乡,我所赐不过千两白银,还用那么多驴驮载吗?”王尔烈请求当众检查,原来驴子驮载的全是破砖烂瓦。众人瞠目结舌,嘉庆问:“你要这些破东西干什么?”王尔烈回答:“臣家里只有三间茅屋,回去无栖身之地。为此,我捡了些破砖烂瓦,驮回去盖房。”嘉庆十分感动,为王尔烈专门修建一座翰林府。翰林府建成后,王尔烈把正厅作了义学馆,自己只住偏房。

王尔烈一世清白,是清廉为官的楷模。古今中外廉洁的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品格——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是衡量一个廉洁品质的基本要素。一个人清清白白,就能处处从良心出发,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就能与人为善,不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时下,少数党员干部以金钱和奢侈享乐为人生志向,不知不觉成为欲望的奴隶。他们唯利是图,行径卑鄙无耻、龌龊不堪,他们的人生布满污浊,最终毁掉了自己的事业和名声,这些人会以“悔不当初”而痛心疾首,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一些落马官员也曾安守本分、恪尽职守,但经不住围猎和诱惑,底线崩溃,贪欲肆虐,最终走上不归路。

纵观古今,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人,即使生前不得意,但终将被历史记住,流芳百世;而贪浊邪佞的人,固然能一时骗得虚名,但终将被历史唾弃,遗臭万年。事实证明,要想平安生活、心地坦然,就不能忘记“清白”二字。党员干部要想守住“清白”,必须加强个人修养,不把公权作私器,不谋私利,不讲私情,清正廉明,不贪污不受贿,不拿权力做交易,不拿法纪开玩笑,这样才能严于律己,永葆清廉本色。(五河县纪委监委 梁学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