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读书】《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时间:2018-05-29 16:0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类:读书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吴新文所著《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文明世界化的进程统一起来进行审视和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西化”倾向进行了批判,对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明意义进行了深刻阐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前景进行了展望,力求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文明进步史的统一中探寻中国道路的文明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强有力的革命理论,也是充满活力的文明再造理论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继承了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先进文化形态,是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是人类文明活的灵魂,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打下了深刻烙印。列宁说:“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断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历史过程,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强有力的革命理论,也是充满活力的文明再造理论。《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一书指出:“马克思主义脱胎于西方文明,发展于东西方文明的结合处俄国,大成于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并开始彰显其世界意义,这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主流的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在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同时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深层次的。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是板块式拼接,不是积木式地叠加,不是物理式混合,而是化学式反应,生物式融合。(见陶文昭等:《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中获取启示》,《北京日报》2015年11月16日)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它激活了中华文明的深层力量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吸纳性。马克思主义是继承了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遗产,并且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认为,作为西方文明的“完成”或“终结”,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文明史意义的。历史上,中华文明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卓越贡献。中华文化是包容文化差异、吸纳外来文化的共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气魄。陈来说:“中华文明赋予我们独特世界观和处理复杂事变的能力,这是支撑一个大文明数千年发展的内在力量,对未来也大有启发。”(陈来:《当代如何焕新传统》,《人民日报》2018年2月23日)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重塑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互动融通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和长期执政的思想资源,形成了走在时代前列的强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力量

历史文化决定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与中国智慧的共同结晶,它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道路,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一书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样式,既结合了中西方文明的长处,又避免了它们的很多不足。”

当代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文明复合体,是肩负时代使命的文明主体。推动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扎根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汲取历史智慧,吸收文化养分,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的发展道路,创造“中国之治”的新辉煌。历史维度和时代维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取向,只有深刻诠释好这两个维度,才能够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贯通中,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将文化基因转化为文化自信,从而占据文明和价值的制高点。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的特殊性首先是历史极其悠久,“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个国家享有如此悠久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抑或与其古老的战略和政治韬略的历史及传统如此一脉相承。”中华文明长期保持了世界性影响。美国汉学家孟德卫说:“至少到18世纪末,欧洲接受来自中国的影响是因为他们视中国文化为更优越的文化,且乐意向中国借鉴。”中华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内生演化、积淀传承过程,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成为我们的基因和血脉。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现实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图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养的同时,注重从人类文明历史经验中把握治国理政规律,将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与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文明智慧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性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美国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不是种族塑造了文明,而是文明塑造了民族;地理、经济和政治环境造就了文化,而文化又创造了人类形态。”文明和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连续性的文明,具有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向往天下大同,倡导和合理念,主张兼容并包,强调多元共生,是反对“文明冲突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资源和文化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文明智慧中的天下意识、人类情怀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性的集中体现,对于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推动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央具有重要意义。

文明再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梦想。李大钊曾经呼吁:“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梁启超说:“吾愿发明西人法律之学,以文明我中国;又愿发明吾圣人法律之学,以文明我地球,文明之界无尽,吾之愿亦无尽也。”文明再造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紧密相关,是渐进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是正在走向成熟的新的文明形态。《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一书中说:“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西方又超越西方的理论。它虽然产生于西方文明,但也具有超越西方文明、追求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视野。”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遍性、长久性意义的文明理念,将之创造性转化为我们面向未来、思考世界的思想资源,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使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体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丁国强 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新闻排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