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进退的学问

时间:2019-01-29 09:4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类:清风苑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学会“退一步”,方显大智慧,更能使我们在进退之间收放自如,赢得精彩人生。

1909年,一心从军报国的朱德来到昆明,准备报考著名军事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可当他来到讲武堂时,却被告知学校只收云南人,不收四川人。朱德苦苦哀求,学校就是不肯收。思来想去,朱德最后决定退一步,先到昆明步兵团当兵,再设法进入讲武堂。在步兵团,朱德刻苦训练,表现突出,最后如愿被推荐到讲武堂,从此开启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面对现实,朱德虽然选择了后退一步,但他没有灰心、不言放弃,反而以退为进,终于实现了人生梦想。退不代表妥协和放弃,暂时的后退可以换来更好的前进,朱德的选择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以退为进,找寻战机,历来是兵家战术,或许还可因此转危为安,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就记载,晋楚两国交战,晋文公“退避三舍”,大破楚军,取得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的胜利,进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当年,红军长征途中,在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之下,毛泽东深谙以退为进、以迂为直之道,指挥了一出“四渡赤水”的好戏,曲折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场大胜,奠定了中国革命的前进基石。

进无止境,永不止步。为了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不少人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与果敢,更拥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心与担当。但是,勇气,不是鲁莽的冲动,而是一种睿智的果断。面对困难与挫折,短暂的停滞不前、适时的后退一步,或许可以留下重新起步的踏板,找到绝处逢生的出路。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有的人说,只退不进是懦者,只进不退是莽汉。只有审时度势,把握事物发展的态势,才能进退得当,从退一步中找到进取的道路,赢得最后的胜利。方向错了,要及时回头;方法错了,要另辟蹊径。这些看似“迎难而下”的举动,不是畏缩不前,而是重振旗鼓、迈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开始。

以退为进彰显人生智慧,只有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才能在更广阔的未来闯出一片新天地。而是否知进退、懂取舍,同样考验着一名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当前,有些党员干部为了粉饰政绩,不顾财力民力负担,不考虑群众切身利益,大干快上,搞“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致使民怨沸腾;有的党员干部由于官本位思想作祟,一门心思往上爬,在落选失意、升迁无望后,心理扭曲失衡,从而背弃信仰、放纵自我,走上贪污腐化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墩墩苗”来比喻年轻干部的成长,他说,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年轻干部需要多磨练,感觉才智被埋没时,就应摆正心态,懂得“后退”一步,主动检视自我,在普通岗位上多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复杂的事,不断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如此,才能成为栋梁之材。如果整天自视甚高,以为人生之路“只进不退”,就容易在受挫时迷失自己、丧失意志、错失机会。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人生在世,起落寻常,进退有据。懂得进退是一门大学问,需要经验与智慧,更需要良好的心态与理智的清醒。作为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进”则不失本性,要感激党和人民的信任,不骄躁、不蛮横;“退”则不忘初心,要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使命担当、奋发作为。

须知,人生之路,进退有时,无论是进是退,都要学会“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唯有如此,方能静下心、沉下身,勇毅向前,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张琦敏 佘子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