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警惕干部“老油条”作风

时间:2021-10-26 10:52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油条在“油锅”里翻来覆去不能自拔,总受“煎熬”,老暗焦黄、面目可憎,称之谓“老油条”。

人们评价一个干部,有时会说“某某是‘老油条’了”,说者一脸不屑,听者心领神会,一个“油腻”+“甩手”干部的形象跃然眼前。

“老油条”式干部,其要害在于一个“油”字:油滑世故、油腔滑调、油头滑脑、油嘴滑舌,自视阅历丰富,爱“端架子”“耍大牌”“闹情绪”“磨洋工”。表现为:一是爱摆老资格,居功自傲,对自己以前的“闪光点”津津乐道;二是好为人师,在年轻干部面前指手画脚,只说不做;三是消极应付,得过且过,对工作能躲就躲,对责任能推就推;四是常抱怨政策不公、领导无能,就是不抱怨自己;五是只吃老本,不立新功,爱讲条件,好找借口;六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时不时闹情绪,动不动耍大牌,工作纪律涣散,爱搞特殊化;七是爱传播消极信息,喜欢当老好人,教唆年轻干部一些不当行为,开始培养“小油条”;八是巴结奉迎上司和领导,靠不正当的关系“混”。

“老油条”式干部的出现,固然与干部本人的思想觉悟不高、党性修养不强、自我要求不严有关,但党组织教育的缺位、监管的乏力、用人导向的偏差、考核指挥棒的失灵等,也为“老油条们”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的考核评价机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个锅里摸勺子,能将就就将就”的所谓“人性化管理”,都助长了“老油条们”不担当不作为的歪风邪气。

干部“老油条”作风不是小问题。这样的“老油条”虽然是单位的个别现象,但是影响恶劣。他们为官不为,就像“蛀虫”,腐蚀着集体利益,导致机关单位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更损害党员干部队伍形象。对年轻同志的影响更是不良的示范。一些年轻干部反映,科室在编人员不少,在岗工作的就这么几个人,一些年纪大的同事根本都没见过,更别说做工作了,到头来工作都压在了年轻人身上。

对待机关单位的“老油条”,一定要狠抓一把,大力整治。一是建好思想“高压线”。越是临退休的老干部越应该时刻秉持初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站好最后一班岗。有些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表现不积极、不主动,业务能力不足。对于这种能力不足型的“老油条”,就要帮助他们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秉持为民初心,提高工作标准,加强学习,努力种好“责任田”,在不断锤炼中与时俱进。二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防止干部“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的有效途径。对于作风散漫型的“老油条”,需要从制度监督上着手,绝不允许“检查组来我上班,检查组走我回家”的情况发生。要不断规范考评程序,注重对考评结果的运用,真正将考核和民主测评用起来,全方位了解干部的日常表现,避免流于形式,通过制度实现“能者上,平着让,庸者下”。三是亮出纪律“锋利剑”。让干部真正的将纪律装在心上,将责任扛在肩上。对于无视党规党纪的“老油条”,需要将纪律的红线亮起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向上向善教育为目的,真正让干部牢牢将规矩和纪律记在心头,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保持优良作风。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资历深不代表学识深,年龄大不代表贡献大,经验多不代表能力强,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最终会被时代所抛弃。拯救“老油条”式干部,其本人幡然醒悟、自我救赎是前提,因为谁都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单位领导也要敢于唱“黑脸”,该批评教育的批评教育,对“老油条”式干部一味哄着捧着、忍着让着,是对干部本人成长进步、对单位政治生态的不负责任。更重要的,要把“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旗帜鲜明地落到实处,建立起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唤醒新活力,激发新动能,奋进新时代。(青阳县纪委监委  林宝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