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红色记忆】西梁山战役:渡江战役第一枪

“今年4月,有2.6万人来到西梁山祭扫烈士墓,瞻仰革命先烈。”近日,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周长树告诉记者。

西梁山位于长江之滨,与东梁山隔江遥望,形如天门,故合称天门山,为长江之咽喉。据和县档案馆党史研究室主任仲立海介绍,72年前,渡江战役第一枪在这里打响。

西梁山是渡江战役的重要战场,攻下西梁山,就可切断南京与武汉、重庆的水上动脉。国民党为确保西梁山阵地,除以第20军驻守芜湖外,还以第66军第13师3个团的兵力部署在西梁山及周围地区,海陆空配合作战,妄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根据党中央的命令,成立了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人组成的总前委,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和第四野战军百万雄师,部署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长江北岸。根据总前委命令,1949年3月底,第90师万余人,进抵和县西梁山北边的白渡桥,揭开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序幕。

1949年3月31日,总前委书记邓小平根据讨论情况,亲自起草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战役第一阶段,达成渡江任务,并依据下一阶段之要求,实行战役的展开;第二阶段,达成割裂和包围敌人之任务,并确实控制浙赣线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别歼灭包围之敌,完成全战役。

为扰乱敌人江防计划,迷惑敌人,减少我军真正的突破口处敌人的防守兵力火力,我军采取声东击西策略,由三野9兵团30军90师攻打西梁山,千方百计让敌人产生错觉,牵制敌人的兵力火力,为主力部队渡江创造有利条件。该师269团担任主攻,268团担任佯攻,第270团为师预备队。

1949年4月7日黄昏,第90师师部从白渡桥进入西梁山西北角指挥所,做好战斗准备。 8日凌晨3时,随着嘹亮的冲锋号,担任主攻的第269团向敌人猛烈扫射,战士们飞身冲入敌人战壕与之肉搏拼杀,敌人很快溃不成军。

“这场战斗非常惨烈。”仲立海介绍,敌人对我军呈立体式狂轰滥炸,天上有飞机、江上有军舰、山上有暗堡。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我军采取偷袭和强攻相结合的办法,10日晚间向小陀山守敌发动了攻击,残敌逃往大陀山。 11日,敌方再次立体式发动猛攻,战斗呈胶着状态。天黑前,我军准备向西梁山主峰大矶头发起总攻,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国共两党谈判,停战8天。至此,西梁山战斗结束。

“西梁山战斗意义重大,它是一场牵制战。”仲立海说。西梁山一战,我军成功迷惑和牵制了敌人,保证了兵团主力从荻港、鲁港、三山镇等处强渡长江,在我军战争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短短几昼夜的激战,我军给敌人以重创,同时也付出血的代价,主攻团团长李东海和副团长邱明月身负重伤,第270团团长朱慕萍等1000多名烈士长眠在西梁山上。

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烈士朱慕萍的次子朱会民为牺牲的西梁山革命烈士篆刻印章,1000多名牺牲的烈士,许多没有留名、没有图像,他请篆刻家刻下第一枚“无名烈士章”,让人们永远记住他们。自1952年起,党和人民政府陆续在西梁山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革命烈士塔、西梁山战斗纪念馆、纪念亭和朱慕萍烈士碑等建筑,供后人瞻仰怀念。1982年,西梁山革命纪念地先后被批准为首批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批准建立西梁山烈士陵园;2001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 贾克帅 通讯员 常兴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