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理论视野】如何理解学习党史的三种逻辑

时间:2021-05-24 15:36    来源:学习时报     分类:理论视野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提问:王 婷 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请问,为什么要从这三种逻辑出发学习党史?如何理解这三种逻辑之间的关系?

解读:王 毅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可以为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提供全面、深刻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从中国共产党产生的近代史背景出发,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出发,可以更好理解,在近代中国众多政治力量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新的历史,此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理论创新的角度出发,可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的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此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实践逻辑的角度出发,可以体会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发展的实践,不断进行实践创造,开创了被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实践证明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案,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三种逻辑的内在联系

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一步说,还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三种逻辑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创新力量与实践情怀。

历史逻辑是理论逻辑建立的基础。理论逻辑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并发挥作用的,并在历史中不断得到发展。正是从近代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出发,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可以说,在近代中国历史中,马克思主义应运而来,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于解决每个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在这历史进程中,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论就是旗帜,就是方向,革命、建设、改革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历史任务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可以说,理论逻辑贯穿于历史逻辑中,历史逻辑产生了理论逻辑,理论逻辑又反过来指导历史逻辑的发展,并在历史逻辑中发展自身。

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统一于实践逻辑,都是实践逻辑的科学反映。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都是围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问题而展开。近代中国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救国方案的实践,结果“诸路不通”,于是产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实践出发,跳出其他国家革命模式和理论的束缚,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激励中国共产党跳出苏联模式的影响,不断求索、创新,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奋斗着力于解决实践问题,百年理论创新是对百年实践活动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概括。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百年理论创新最深层次的根基。

在党史学习中如何更好地理解三种逻辑

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是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重要视角。那么,在党史学习中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三种逻辑?

从“古今中外”的角度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逻辑。在学习党史的时候,可以联系近代中国的历史、联系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联系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历史去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不仅要看到中国共产党产生于近代中国历史中,更要看到中国共产党产生后,如何推进中国历史的变化、发展与进步;要从世界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角度,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到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贡献;要“跳出来”看,引入比较的视角,将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其他政治力量、国际舞台上的共产党力量进行对比,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力量不同的品质,这些品质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成功。

在中国共产党众多的品质中,理论创新是最可贵的品质之一。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奋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突破外来经验,突破条条框框,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方案。这就涉及理论逻辑的理解。理解理论逻辑时,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更要体会提出这些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领会这些理论成果要解决的时代问题。此外,还要厘清“源”与“流”的关系。一方面,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著,追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源”。另一方面,要秉持继承、发展、创新的眼光,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什么,“中国化”成了什么,这些理论成果之间又体现了何种逻辑联系、何种发展创新?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实践中,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源源不断”有了生机与活力。

理论创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最基本的实践。学习党史,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每个历史阶段的最大实践,决定了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深的根基。因此,要着力于理解每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实践是什么,从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具体到当前,就是要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中,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形成和发展,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得来的,并在实践中得以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实践的丰富与发展,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和发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