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史今读】徐旭龄:身居要职甘守清贫

时间:2020-12-21 09:28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史今读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徐旭龄(1630-1687),字元文,号敬庵,浙江钱塘人,祖籍安徽休宁,清代大臣,先后任监察御史、山东巡抚,工部侍郎等职务,在职期间勤于政事,直言敢谏,体恤民艰,廉洁奉公,为百姓赞许。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徐旭龄考中进士,先后担任刑部主事、礼部郎中等职务。康熙六年(1667年),徐旭龄被任命为云南道监察御史,后改任湖广道监察御史,担负分道行使纠察之重任。尽管品级不高,被监察的官员中任何一个都可能比自己的官位要高,但徐旭龄不惧权贵,刚正不阿,举善惩恶,弹劾了一批贪腐的官员,并据实建言献策。如康熙九年四月,徐旭龄向上疏言:“若降调官员果系清廉良吏,许督抚题请留任;若系不肖或科道纠参,将题请留任之督抚,照以劣为优例处分。”该建议被吏部采纳并施行。

凭借正直敢谏的个性以及出色的才能,康熙九年(1670年),徐旭龄出任两淮巡盐御史。两淮巡盐御史是个什么官职呢?它其实就是巡察泰州,淮安,通州盐政的监察御史官。关于巡盐御史一职,是明永乐十四年才开始设置的。明洪武初年,朱元璋称帝后,正式设置了六个都转运盐使司,分别是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因盐业事关国计民生,历来为官府独营,为纠治盐务贪腐,明成祖朱棣决定增设巡盐御史一职,派到各地巡盐,纠察不法,惩治贪腐,肃正纲纪。

明清时期,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下辖泰州、淮安、通州三个分司,仪真、淮安两个批验所以及三十个盐场,两淮盐业居全国之最,因此两淮盐政官权力很大,其中惯例积弊尤繁,加上两淮盐商徽人居多,巡查实为不易。据《清史稿》记载,康熙九年,徐旭龄受命携御史席特纳巡视两淮盐政,向康熙帝坦陈“两淮积弊有六大苦:一是输纳之苦;二是过桥之苦;三是过所之苦;四是开江之苦;五是关津之苦;六是口岸之苦。总计六者,岁费各数万斤,应请革除。又掣挚三大弊:一,加铊之弊;一,坐斤之弊;一,做斤改斤之弊。此三弊者,惟有严禁斤重一法,乞交部酌议。”徐旭龄以果敢敏锐的行事作风和入情入理的化解之法,迅速扫除了两淮盐政的积弊,深为上司首肯。

徐旭龄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御史,还是一位治理地方的能手。康熙二十二年,徐旭龄受命出任山东巡抚,统管山东全省军政事务,期间他倡导清廉之治,不仅自己谢绝一切馈赠,还从严约束属员,告诫他们要克勤克俭,勿取物于百姓,地方吏治为之一变。康熙二十三年,徐旭龄调任工部侍郎,后复出总督漕运仓储,期间始终秉持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的行事作风。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二十四年,漕运总督徐旭龄在乾清门陛辞,谕曰:“源洁则流清。尔为大吏,务正己率属,官吏自不为奸。……尔可益励勤恪,安辑军民,以副朕委任至意。”漕粮征运干系重大,而私弊亦多。徐旭龄牢记康熙帝的训诫和嘱咐,从源头予以清理,逐段划明职责,废除收税陋规,减轻百姓负担,取得明显成效。

徐旭龄身居要职多年,始终生活简朴,一生恪尽职守,关心百姓疾苦,所提建议大多被朝廷采用并加以施行。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徐旭龄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临终前,他上疏坦然曰:“臣职多关金钱财物,然臣甘于清贫,一生自守,居无片瓦,田无寸土。”徐旭龄的正直品格,不仅得到了康熙的充分认可,更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敬重。(休宁县纪委监委  陈红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