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让清明更“清”更“明”

时间:2019-04-04 08:45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作为传承千年的乡风民俗,“清”与“明”乃清明节重要文化内涵之一。如何让清明这个传统节日多一些气清景明,如何让清明更“清”更“明”,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思亲怀故,是植根于中国人心灵的伦理价值。清明节,最大的意义莫过于祭奠,祭奠是一种缅怀,也是一种对逝去亲人的思念。然而,随着当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清明祭祀也紧跟潮流、花样翻新。从原先的添土烧纸,到如今焚烧面值上千万元、超百亿元的冥币;从以往自扎纸人、纸马、纸轿等祭祀用品,到时下热销的香车、豪宅、美女等令人咂舌的祭品,一些地方的清明祭祀活动开始升级变味。似乎若不其然,就显得自己“不孝顺、不虔诚”。祭祀之时,动辄一个“烧”字。人到之处,火焰升腾、响声不断;人走之后,灰飞烟扬、一片狼籍。更有甚者,请来专门匠人,对自家祖坟进行豪华装修。凡此种种,不仅背离了扫墓的初心,玷污了节日的“清明”,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极易引发火灾,更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要求背道而驰。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何必拘泥于具体的方式、具体的地点、具象的物质媒介。清明祭祀,体现了中国人对亲情血缘的重视、对先人的敬重,有着一种情感追求和价值关怀。而今,清明祭祀已拓展到对整个民族祖先的缅怀感恩,拓展到对无数革命英烈的追思追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明节是一个强化民族记忆的节日。随着时代场景的切换,祭祀习俗也需革故鼎新。纪念已逝亲人,最重要的在于表达心中的悼念之情。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简。”形式可不同,内涵却不变。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只要心中有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鲜花可代替纸钱、音乐可代替鞭炮、网络遥拜可代替舟车劳顿。这样无污染、无危害的祭祀,犹如清风拂面,清新自然,收获了环境之“清”、心灵之“明”,传递了清明、清廉之意,更契合新时代新趋势新要求。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万象更新。“气清景明”,既是人们对自然人文之景的要求,更是人民群众对党风、政风、社风清正的期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清明更“清”更“明”,需要你我他躬身笃行。惟愿每个人都能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文明、低碳、俭朴、安全的祭扫方式引领新时代新风尚,营造顺应新时代要求,符合新时代特点的清正之风、清明之风、清廉之风,让“清明”真正成为清明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步入新时代,但愿党风政风更清,社风民风更淳,万物更加洁净而清明。唯有如此,清明节这个传统而古老的节日才能够“古树发新枝”,还清明以“清明”。(宣城市宣州区纪委监委驻区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曹光鑫 倪合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