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滁州南谯:“红脸出汗”1260人 筑牢监督执纪“第一道防线”

时间:2018-06-25 08:57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审查调查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今年以来,滁州市南谯区纪委监委合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筑牢监督执纪“第一道防线”。1-5月,全区“红脸出汗”1260人,其中“咬耳扯袖”谈话1240人、提醒谈话8人、诫勉谈话2人、函询谈话4人、通报批评6人。

印发纪实手册,全程记录痕迹。印发全区各级党组织、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纪工委(派驻纪检监察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和监督责任3类全程纪实手册780本,全程记录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有关内容。通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廉政约谈、通报批评、谈话函询等方式丰富“咬耳扯袖”的内容和形式。

拓宽线索渠道,重视抓早抓小。通过巡视巡访、作风督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排查大调研、违规经商办企业专项整治等多渠道发现身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按照干管权限,督促所在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对其开展批评教育,打好“预防针”,防止问题性质由第一种形态向第二、三种形态滑落,对问题明显已初具“轻违纪”表征的人员及时提醒和诫勉,将谈话结果记入领导班子及干部廉政档案。

规范函询谈话,注重澄清问题。对问题线索模糊难以查证核实的,或线索虽然具体但不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向被函询对象发出《函询通知书》,做到一谈一函一卷宗,严格卷宗材料编排、规范装订,规范函询卷宗,统一保管。通过函询强化预警,促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保持“肌体”健康。通过函询找准被反映问题的症结所在,明确整改措施,1-5月通过函询为4名科级干部澄清问题,卸下了思想包袱。

精准把脉问诊,制定整改措施。准确把握诫勉谈话的适用情形,对党员干部违反“六大纪律”,情节轻微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给予诫勉谈话,促其深刻反醒。准确把握诫勉谈话与提醒谈话、警示谈话、谈话函询、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等谈话性质的区别,分别对履行职责不力和工作末位被列为不合格等次的2名科级干部诫勉谈话,及时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立行立改。(滁州市纪委监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