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纪检人·书香】做事先做人 立业先立德

时间:2018-03-28 08:19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清风苑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王岐山曾向下属推荐阅读《大清相国》一书,使得该书一时洛阳纸贵,一段时间售罄断货。王岐山向众人推荐精明能干而又不乏铁腕的清朝官员陈廷敬,鼓励党员干部们学习他“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德”的高尚品质。当年的北京市长王岐山成了后来的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又成了现在的国家副主席,首先身体力行,做到了这一点。

《大清相国》塑造了清朝顺治、康熙时代,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部长篇小说虽然描写的是历史中的古人,却对当代生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官员、干部有着深远的影响,引人深思。

书中如此总结: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好干部标准有一定重合。

清、慎、勤,是陈廷敬一生始终遵循的三字箴言。这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而陈廷敬做到了。在陈廷敬去世后,康熙评价他说“恪慎清勤,始终一节”。

“清”,为官必须清廉。陈廷敬认为,要想做官就要耐得清贫,否则不能求官。进入仕途后,父母经常告诫他不能有贪心。晚年,他检点自己一生,清廉自守,果不负父母期望。“他在建立清廉吏治上,特别注意以身作则,清廉作风在康熙时期有口皆碑。他做吏部尚书时,选贤任能,积弊悉除,投机钻营者不得进。”陈廷敬虽然官至宰辅,但他的生活非常清贫,常常记诵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忍饥诵书,率常半饱”的话,因此被人称为“半饱居士”。

“慎”,做事谨慎认真。陈廷敬为官谨言慎行,实干低调。面对“索”党和“明”党的亲近拉拢,陈廷敬考虑谨慎,表现得相当理智和聪明。他知道两党相争,必然是两败俱伤,自己唯有清清白白,两不相帮,一心为皇上、为百姓着想才是正道。所以,他采取了中立的态度,摈弃浮躁,远离是非,韬光养晦。不参与权力斗争的角逐,不热衷于个人的权力和利益,在名利面前泰然处之,这是人的心地修养和人格完善。我们应该学习这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之理念,做人、做事、做官。

“勤”,辛劳勤于政事。陈廷敬在康熙朝不仅担任部院大臣、宰辅大臣等重要职务,还有很多兼职。他兼任修书总裁,主编《康熙字典》;兼任经筵讲官,要常为皇帝讲解经史;兼任南书房大臣,要常常陪伴康熙皇帝讨论学问;这就注定了陈廷敬事务繁忙,应接不暇,但他做事非常勤恳,认真细致,从不偷懒,是勤政的典范。

陈廷敬说过:“国朝的好官,既要效忠朝廷,又要爱护百姓。如果只顾向朝廷邀功,不管百姓疾苦,也算不上好官。”他整顿吏治,处理案件铁面无私;督理钱法,理顺铜银市场;整顿礼仪制度,狠刹社会奢靡之风……他以效忠朝廷,为百姓造福为始终,不邀功、刚正秉直;不贪生,激流勇进。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领导干部谋思路、做工作要做到“功不在我,利在千秋”,要把“功成不必在我”作为为政之基、谋事之本、做事之源,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

司马光言:“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由此可见:做人要恪守自己的原则。做人要有正确的人生信念,执著的人生追求,做人要合乎历史潮流,不可随波逐流。陈廷敬为官者清除污垢,又不被环境改变,需要的是智慧、勇气和权谋。但更重要的是,他坚信做事先做人,这是处事原则;立业先立德,这是做人原则。

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至死不忘济世救民——这就是陈廷敬的做官秘诀。无论在强盛的康熙王朝,还是在为中国梦而奋斗的当代,这句话都值得所有党员干部铭记。(巢湖市纪委监委 陈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