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细说“戒石铭”  

时间:2017-12-04 10:4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类:清风苑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十六字被称为“戒石铭”,为宋太宗赵光义所首倡,立于州县官衙的大堂上,称为“御制戒石铭”。到了元代,更有廉吏将“戒石铭”改为“天有昭鉴,国有明法,尔畏尔谨,以中刑罚”,以突出国法的威严。明代朱元璋也明令各州县,俱立“戒石铭”于衙署堂前并建亭保护,称“戒石亭”。清代则将“戒石亭”改为牌坊,故又称为“戒石坊”。总之,这十六字“戒石铭”,堪称官箴中的极品。

其实,历代“戒石铭”源于五代十国时期蜀主孟昶的《颁令箴》。南宋洪迈《容斋续笔》中的短文《戒石铭》,说清了这一点。文章援引史料,记载孟昶颁文告谕蜀地:“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七系。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所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为尔戒,体朕深思。”

孟昶作为后蜀皇帝,鉴于前朝国君因吏治腐败而亡国的教训,于后蜀广政四年(941年)亲自撰写了24句96字的《颁令箴》,使官员们能“历历在目”,时时警惕提醒自己。尽管后世学者认为《颁令箴》“语言皆不工”,但在用典上还是很有讲究的,如“政存三异”“留犊为规”等,足见其良苦用心。

“政存三异”说的是,东汉和帝时,鲁恭任中牟令,勤于政事,专以德化进行教育,官吏与百姓都非常敬仰他,甚至有传言连蝗虫都不入县境。河南尹袁安怀疑所闻不实,派属下肥亲去察访。鲁恭与肥亲两人走过田间小路,坐在一棵桑树下,巧遇一个小孩。这时有一只野鸡落在树旁,肥亲便问小孩:你为什么不去捉这只野鸡呢?小孩说:它将要生养小鸡呢!肥亲站起来说:蝗虫不入县境,是一异;教化及到鸟兽,是二异;儿童怀有仁心,是三异。肥亲将情况报告给袁安。袁安赞赏鲁恭的政绩,上奏朝廷对鲁恭加以重用。

“留犊为规”则说的是,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寿春县令时苗赴任时不骑马不坐轿,乘坐一辆母牛车前往,当地百姓称他为“黄牛令”。他在任一年多,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受到民众的赞扬。在任期间,母牛生下一牛犊。他离任时,对众人说:“这头小牛是在寿春土地上生的,非我所有,我不能带它回家。”于是,他将小牛留下,仍乘坐来时的牛车而归。

孟昶如此引经据典,就是希望属下官吏能如鲁恭、时苗那样,清廉为政,善待百姓,确保国泰民安。其实,孟昶还是个地道的文人,对儒学经典也有特殊贡献,他主持刊刻“十一经”,即在唐朝“九经”基础上,收入《孟子》等经典,使《孟子》首次跨入诸经之列。

孟昶执政初期,着力整顿吏治,对下属谆谆告诫,确实为国为民办了些实事。但好景不长,他便骄奢淫逸起来,整日跑马打球,迷恋于女色,不理政务,导致国力急剧下降。965年,宋太祖派兵仅用两个月就攻下成都,孟昶出降。至此,传位两代、偏安一隅的后蜀就此亡国。

“戒石铭”里的文字以及孟昶的人生际遇,带给后世无尽的警示与深思。(左连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