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全面加强纪律建设 深化 “四种形态”实践运用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谈思路谋举措”系列报道之十一

时间:2017-11-18 07:05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要闻播报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深化 “四种形态”实践运用

铜陵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盛九江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创新理念方式,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深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实践运用,勤“浇树”、治“病树”、拔“烂树”,维护好“森林”,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坚持教育为先,铸牢纪律意识。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当前,面对长期复杂的“四大考验”和尖锐严峻的“四种危险”形势,只有把纪律教育做在前面,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将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铸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近年来,铜陵市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微信等新兴媒体以及党风廉政教育展厅、警示教育基地等宣传阵地作用,深入开展岗位廉政教育、“211”廉政理论教育、新进公职人员廉政教育与实践,让纪律教育成为常态;大力开展“传家训、育家风、立家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深入发掘铜文化、“桐城派”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廉田”“廉镜”等地域文化品牌,营造向善向上正能量;拍摄身边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编印警示教育读本,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不断提升纪律教育针对性、实效性。通过上述举措,构建起内容多元、形式多样、传播多维的全方位、立体式纪律教育格局,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将纪律入脑入心,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习惯。

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全面从严治党,不只是惩治极少数严重违纪并已涉嫌违法的人,更要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这启示我们,必须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近年来,我们坚持创新“咬耳扯袖”预警理念和方式,积极实践探索,初步构建起组织、硬件、制度支撑的践行第一种形态“铜陵模式”。设立谈话函询室这一专门机构,将原来由各纪检监察室分散承担的谈话函询工作职能,统一调整至谈话函询室集中处理;精心布设集温馨和严肃于一体的“书吧式”谈话场所,专门用于提醒约谈;出台《中共铜陵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内谈话的暂行办法》《中共铜陵市纪委谈话函询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结合实际编制了《谈话函询工作手册》,梳理谈话函询相关政策,细化工作流程,统一尺度、规则、方法和标准,规范制作《谈话函询呈报审批表》、《谈话函询通知书》、《谈话工作方案》等,有效解决了谈话函询处置尺度和标准不一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线索处置效率。今年1—10月份,全市按“四种形态”处置人数702人次,其中按第一种形态处置438人次,占“四种形态”处理总人次的62.4%,真正使“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抓住关键少数,保持震慑常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从党的历史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创新举措,四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相互关联的。在用好第一种形态的同时,决不放松对后三种形态的运用。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尤其要抓住关键少数,严肃打击严重违纪和涉嫌违法者,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保持反腐败斗争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对此,我们着重从两方面入手,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一是健全执纪审查制度机制。发挥12388网络举报平台和“四风”问题“随手拍”监督举报平台作用,扩大反腐败斗争群众参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完善并落实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件办理工作规定、市管干部问题线索处置办法、“走读式”谈话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织密扎紧执纪审查制度笼子。今年1—10月份,全市按第三、四种形态处理109人次,占“四种形态”处理总人次的15.5%,特别是严肃查处了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老干部局原局长赵平,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副调研员彭海生等县处级干部严重违纪案件,彰显了铜陵市执纪审查工作“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勇气不泄、尺度不松”的主基调,形成惩治腐败的疾风厉势。二是健全执纪审查协作机制。健全完善市县两级办案协作区、县乡两级联合办案机制和县区案件线索异地交叉办理模式,不断巩固“市区联动、县乡统筹、下查一级”的执纪审查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机制,与金融机构反洗钱、反腐败合作机制以及与中央、省属驻铜单位执纪审查协作机制,不断提升反腐败工作合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持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奋力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