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特别报道】重锤常敲 激浊扬清 宿州市作风建设持续向好

时间:2017-09-16 08:49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要闻播报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在这里,“转作风、提效能”已是一种工作常态,“树新风、做表率”更是一种自觉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宿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三十条”为抓手,以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重点,践行“四种形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作风建设持续深化,为建设创新型“四个宿州”夯实了坚强基础。

转变作风关键词之一:

聚焦“回头看”,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午间饮酒受处分,公车私用受处分,接受公款宴请受处分,违规操办婚宴受处分……真没想到纪委在这些小事小节上动了真格!”在宿州当地媒体上,每当看到公开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一起起案例,党员干部受到警醒,广大群众纷纷点赞。

党的十八大以来,宿州市委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改进作风的突破口,坚持挺纪在前,严格监督、严肃执纪,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高压态势下,一些“四风”问题依然暗流涌动,披上了“隐身衣”、钻进了“青纱帐”。

按照省委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活动的部署,宿州市委迅速作出响应。2017年5月至7月,宿州市立足实际,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工作。

“‘回头看’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更严的纪律应对‘四风’新动向,切实做到问题不查清坚决不放过、责任不追究坚决不放过、整改不彻底坚决不放过。”宿州市纪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严查安排部署、严查制度建设、严查制度执行、严查监督检查、严查纪律审查……这次“回头看”分自查自纠、监督检查和健全机制三个阶段进行,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把纠正“四风”问题往深里抓、往实里做。

市纪委监察局强化纪律规矩意识,会同两办督查室、财政、审计、行管等单位,对市直90家单位贯彻落实和安排部署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涉及75家市直单位176件问题线索进行逐单位反馈,提出整改要求。

各地、各部门通过自查自纠、整改落实,及时修订完善制度规定,编密、织牢制度“笼子”。有些单位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三十条”要求的问题列入纪律审查重要内容,对上级纪委和市委督察室转办、督办问题线索认真核查处理,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不可触碰的带电“高压线”。

问题一项项改,节点一个个抓,风气也在“改”与“抓”中迅速转变,广大群众透过一件一件“小事”,看到实实在在的作风转变。在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测评中,85%的测评对象认为该市干部作风效能整体状况较好,95%的测评对象认为该市作风建设、机关效能较过去有较大提升。

转变作风关键词之二:

狠刹“吃喝风”,破除“酒桌办公”“酒桌文化”陋习

“没了酒场,少了应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充电学习、为群众办事了。”在市直机关工作的张梦珂道出了广大公职人员的心声。

“你到处瞅瞅,在饭店吃饭哪还能看到公款吃喝的?!”广大群众纷纷点赞。就连过去不少“虚火旺盛”的中高档餐饮行业也遭遇到“寒流”,转型走起了“亲民”路线。

这一切变化,缘起于2016年7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酒桌办公”专项整治。

“‘酒桌文化’实质是‘权力文化’,‘ 酒桌办公’本质就是权力寻租。”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酒桌办公”专项整治,剑指“不请客吃饭不办事”“请客吃饭乱办事”沉疴,狠刹“酒桌文化”“酒桌办公”陋习,有力回应了社会和群众关切,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严禁在公务活动中饮酒;严禁工作日早、中餐饮酒;严禁在节假日、休息日值班期间饮酒等“九个严禁”铁规, 涵盖了重点治理的7类“酒桌办公”情形;

从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国税、药监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13个督查组对市直92家单位和城区酒店全面排查;

结合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组织人员多次深入市区酒店等消费场所进行明查暗访。

综合运用微信公众号纠“四风”随手拍举报平台、网站举报、电话举报等方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一系列务实举措,有效破除了“酒桌文化”陋习。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计查处“酒桌办公”和违反市委“九个严禁”问题70起,处理131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13人。

铁规发力,制度立威。为了扎紧制度落实的“笼子”,宿州市纪委监察局牵头,成立了由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审小组,出台《宿州市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联席会审制度》,着力查找隐匿在会议费、培训费等名目下的“四风”变异、“酒桌办公”等问题。

作风一变气象新。“现在公务接待很规范、透明。要有接待公函、接待清单,要一把手审批,还得用公务卡结算。”市直机关一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那种‘来人就接待,一坐一桌子’的现象如今没有了。”

转变作风关键词之三:

杜绝“红包风”,构建清清爽爽的人际关系

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一部负责人韩峰任泗县建筑工程招标办主任期间, 6次共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5000元、超市购物卡1000元。2014年、2015年,县住建委网管工程招投标后,2次共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6000元。2017年7月,韩峰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这是宿州常态化治理“红包”问题以来,又一个因收受“红包”被免职的领导干部。

“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为抓早抓小,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2013年11月起,宿州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杜绝‘红包’现象、纯洁人际关系”专项活动。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红包”专项治理战役在全市打响。

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全市30多名市厅级领导在《拂晓报》上公开签名承诺,带头拒收现金、有价证券、贵重物品等“红包”;各县区及市直各单位一把手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据统计,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7万多人参加了公开承诺活动。

加强督查,接受各界群众监督。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坚持实行“零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专项活动进展情况,加强对专项活动的督促检查。对工作不到位、行动迟缓的要求限时整改,对诸如土地出让、城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部门和行业进行了重点督查。同时,在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对发现的问题迅速查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教育引导,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各地各部门将专项治理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结合,认真查找是否存在公务活动中收送“红包”,收受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各种节礼等问题;同时认真填写自查自纠登记表。专项活动期间,全市245人主动上交“红包”280多万元。

据市纪委工作人员介绍,一大批党员干部珍惜党组织的关心厚爱,克服侥幸心理,抓住机会改正错误。“交钱后晚上安稳睡觉,白天干净做事。不少同志把‘自查自纠’形象地比作‘自查自救’。”

“破法者无不是从破纪开始。”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说,开展“红包”专项治理,是抓早抓小、关口前移的一个有效举措,通过扯袖子、咬耳朵,及时提醒,真正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宿州市纪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