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时间:2017-08-17 15:4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分类:清风苑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出处】《三国志·蜀志·董允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原典】 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释义】 现今正要扫除强贼,统一华夏,功绩有人才方能建立,事业有人才才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语,意在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各方面的人才。

【阐释】

《三国志》由西晋陈寿所著,但“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奉宋文帝诏命为《三国志》做注。其中的《董允传》提到了襄阳人董恢,写的比较简略,裴松之就引了当时人能看到的《襄阳记》来为其补充史料。

《襄阳记》中提到:董恢以副使身份陪同费掉出使吴国,孙权大醉后问费掉:杨仪、魏延等人只不过有些小才能,你们却如此重用他们,将来有一天等诸葛亮不在了,他们一定会成为祸乱的。你们对此难道就没有防备吗?费掉不知如何回答,四顾求助。董恢告诉费掉,可以这样应对:虽然杨仪、魏延关系不好,但他们对国家却并没有叛逆之心。现今正要扫除强贼,统一华夏,急需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孙权听后认为言之有理。回蜀后,诸葛亮听说了这件事,感到董恢善言有才,于是在他回来还不到三天,就任命其为丞相府掾属,后来升迁为巴郡太守。

自古人才难得,《列子·说符》指出:“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论语·泰伯》道:“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说的是舜有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五位治国能臣,就把天下治理好了。周武王也认为他能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是因为有十位治乱之臣辅佐。

周武王的十位治乱之臣,其中就有他的弟弟周公,周公本身很有才能,又能爱才礼才敬才用才。《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成王封周公的儿子伯禽于鲁,伯禽临行前,周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伯禽要爱惜重用人才,“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周公洗一次头发,中间要停下来几次,有人来访,他就握着没有洗好的头发赶忙接见;吃一餐饭,中间也要停顿几次,有人来访,他顾不上吃完就去会见,怕慢待了贤士,失去了人才。

对周公的这种“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待才之举,后世曹操在《短歌行》中给予高度评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同周公一样,也是位爱才之人,在汉末乱世,他能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与孙、刘两家三足鼎立,与他能重才用才不无相关。官渡之战时,曹操兵少粮缺,与袁绍对峙不下,急得焦头烂额,袁绍帐下的谋士许攸深夜突然跑到曹营来投靠,曹操听说许攸前来,激动得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就跑出去迎接,为后世留下了忘履相迎的美谈。曹操统一北方后,为延揽人才,平定天下,于建安十五年(210年)春,颁布了由他亲自撰写的《求贤令》,文末他说:“惟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成语“求贤若渴”形象地反映人们对贤才的渴望,《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南宋学者叶适也说:“国家之用贤才,必如饥渴之于饮食。”要想得到人才,光有渴求之心不行,还必须能够做到辨识真伪、礼贤下士。元朝廉希宪,人称“廉孟子”,元世祖时出任宰相。有一次,南宋降将、中书左丞刘整前来拜访,廉希宪对其十分冷淡,竟没让他坐下。刘整离去后,一位衣衫褴褛的南宋书生以诗求教,廉希宪十分热情,让至里屋请其坐下与之交谈。廉希宪之弟对此非常不理解,廉希宪解释说:刘整虽然地位尊贵,却是背国叛主之人;书生虽没地位,却是人才,我们治理国家,离不开他这样的儒生。

《墨子·尚贤》说:“尚贤者,政之本也。”《韩诗外传》指出:“无长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昌,失贤者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古往今来,凡是有战略眼光的执政者,都很重视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现出强烈的人才意识,他要求“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选好干部,用好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成功。(牛冠恒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新闻排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