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细节之中见初心

时间:2017-07-31 10:2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类:清风苑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在我党我军历史上,那些扭转乾坤的大事件、大转折让人刻骨铭心;而那些与历史大潮相伴随的许多细节,犹如粒粒金沙,看起来虽然不显眼,却闪耀着恒久的光华。细节蕴含初心、彰显真情、铸就伟大。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想起,似乎仍能触摸到它的温暖,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

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至今流传着“半床棉被”的故事。80多年前,红军长征经过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州瑶族村。为了不扰民,一群红军在村民徐解秀家门口席地而睡。看到战士们在寒风中冻得发抖,徐解秀和丈夫招呼他们进屋。其中有三位年轻的红军女战士,被徐解秀邀到自己的厢房,同睡一张床。见到徐家条件简陋,女战士们拿出仅有的一床被子,四人合盖。离别那天,徐解秀一家和红军战士依依不舍。三位女战士决定把这条被子留下,徐解秀执意不肯要。最后,女战士们拿起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多少年来,徐解秀一直珍藏着这半床棉被,直到临去世还念叨着三位红军姑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了这个故事,引起全社会共鸣。

在建军9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另有两则毛毯的故事同样感人肺腑、温暖人心。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周恩来同志,另一个则是方志敏烈士。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有一条破旧的毛毯,它跟随周恩来多年,亲眼见证了那段枪林弹雨的岁月。1927年7月,周恩来从武汉匆匆赶往南昌,投入紧张的起义准备工作。他感觉太疲劳的时候,就枕着这条毛毯打个盹。在带领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潮汕的路上,周恩来患了严重的疟疾,白天高烧不退,夜间却冷得瑟瑟发抖,还是这条毛毯陪伴主人。在当地党组织的帮助下,周恩来被安排在陆丰县南塘区兰湖村郑阿伸家中养病。在他们一家的精心照料下,周恩来的病情终于好转。临别时,周恩来见郑家一贫如洗,就把这条毛毯送给了他们。新中国成立后,郑家将这条毛毯捐献给国家。

方志敏和一条毛毯的故事同样让人感动。当年,方志敏带领红10军转战中央苏区。天气渐冷,方志敏见战友邵式平没有御寒的衣被,就将跟随自己多年的一条毛毯送给他。邵式平视为珍宝,一直带在身边。方志敏被捕牺牲后,邵式平悲痛万分,辗转找到方志敏的家人,把这条毛毯送还以作纪念。从此,方家一代代将这条毛毯传了下去。后来毛毯实在破旧不堪了,就将一半改成衣服,另一半作为衣冠冢与方志敏的夫人合葬在一起。如今,那件用毛毯改成的衣服仍珍藏在方家,成为激励方志敏后人的传家之宝。

半条棉被和两条毛毯的故事朴实无华,为什么时隔这么久仍让我们感觉到它的温暖,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呢?其一,故事中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战争年代条件极为艰苦,除行军打仗外,还要常常忍受饥饿寒冷的考验。特别是在长征途中,很多战士被冻饿而死。半条棉被和两条毛毯正是那段艰苦岁月的见证,激励我们不忘艰苦奋斗的本色。方志敏的女儿方梅说,困难的时候,看到这条毛毯就有了信心,没有过不去的坎;苦累的时候,摸一摸这条毛毯就有了劲头,没有闯不过的关。现在条件虽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好家风不能失传。其二,故事中有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当年方志敏把仅有的一条毛毯送给战友邵式平,方志敏牺牲后,邵式平又含泪把毛毯送还烈士家人。一条普通的毛毯在战友、亲人中传递的不只是温暖,更是人间的真情大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一条毛毯所折射的纯洁的同志关系、所蕴含的友情和亲情,源于共同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只有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仰基础上的友谊,才如水晶般纯洁、磐石般牢固。其三,故事中有共产党人永志不忘的初心。“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在今天的人看来,半条棉被也许太微不足道,但它却蕴含着党和红军对人民群众的一片深情,蕴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它雄辩地告诉人们:共产党人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不只是写在党章和党的文件中,更鲜活地体现在每个党员的行动中。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我们党和军队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的宗旨,为国担当,扎根人民。在那前赴后继的旗帜上,工工整整地镌刻着“人民”二字;在那经典动人的歌谣中,时时刻刻跳动着“人民”的音符,从而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人民军队为什么不可战胜”的问题。

歌曲《天下乡亲》中唱道:“你那百年的老屋,有没有挂新泥;你吃的粗茶饭,是否碾成细米;我来的时候,你倾其所有;你盼的时候,我在哪里……”在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的今天,群众再也不缺棉被与干粮,但我们还是需要时时刻刻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我们是否走得太快,忘记了“为谁而奋斗”?我们是否走得太急,忘记了“要到哪里去”?只有用行动回答好这一道道考题,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续写党群一条心、军民一家人的动人诗篇。(向贤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