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治腐需从政治生态抓起

时间:2019-01-29 09:00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腐败伤害民心,而民心恰是执政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聚力反腐、全面从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行之半山,进更难。官员的个人腐败,少有起心动念即是为腐作乱,更多的是“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贪腐的小圈子和失矩的社会大环境下,逐渐走向违法乱纪的道路。

每一位贪腐官员的落马,触动的不应仅是当地百姓的神经,还应引起为政者对地方政治生态的深刻考量。“前腐后继”“塌方式腐败”……官员的腐败问题常以群体性出现,或是几任一把手,或是整个部门,少有个例者为之,虽其表现形式仍以个案出现。在繁多的个案中,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群体性“秘密”,那就是地方政治生态出了问题。

地方政治生态是一定范围内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一个地方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正如池塘养鱼,水质变差鱼就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恶化,往往以频繁的个案起步,终至群体性腐败问题发生。

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当下,如何把“严”字长期坚持下去,以过硬手段抓好政治生态治理显得迫在眉睫。

工作需有抓手,治理政治生态也是如此,首先应该抓牢“一把手”的政治责任。古语有言,“风成于上、俗行于下。”“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治理政治生态是一篇大文章,“一把手”是其中的关键。如果“一把手”仅重视工作落实,而忽视政治生态治理,其实质也是不担当、不作为,地方政治生态将失去“防火墙”和“保护网”,最终难逃受污染的风险。

其次,需要健全惩防并重的制度机制。腐败官员的落马赢得人民群众的掌声,也一定程度展现了地方纪委的工作成绩,但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的预防机制却因费时耗力见效慢而为人们轻视。为政一方,自要担当起治理一方的重任,健全惩防并重的制度体系,考量的不仅是为政者的能力水平,更多的将是为政者的政绩观,是“潜绩”与“显绩”的“艰难抉择”。

同样,抓政治生态建设需要久久为功。惩治腐败问题绝非一朝一夕,抓好政治生态建设也需要“久久为功”,任何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完其事于一招,最终也只能是徒做无用功。政治生态的建设如同自然环境的修复,有其自然规律,也有发展阶段,但只要坚持下去,天会蓝、水会绿,政治生态也会“海晏河清”。(灵璧县纪委监委 刘海超)

新闻排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