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具有脚踏实地作风方能在群众工作中“不失语、不乱语”

时间:2019-01-16 08:08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谈到群众工作,批评个别干部不会说话,处于失语状态。他分析说,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干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这样的分析一语破的,入木三分。

干部患上“失语症”,具体症状常常为:对群众呼声充耳不闻,对群众意愿漠不关心,心中没有群众,不愿面对群众。这样的干部高高在上,即使下基层也是浮光掠影,作风浮夸,颐指气使,不愿与群众交流交心,说话也多是官话套话。这样的干部常常一方面“失语”,一方面“多语”。面对群众,无话可说,不会说话或不想说话;而面对上级往往善于表白,邀功争宠。“失语症”的主要症结在于没有服务群众的意识,缺乏服务群众的本领。

与“失语症”相映照的是,现在有的干部患上了“乱语症”。具体症状为:不了解实际,不联系群众,每到一处,指手画脚瞎指挥,咿哩哇啦说一通,口口声声“问责”“抓落实”。这样的干部官本位意识很强,自以为是,作风浮躁,听不进不同意见。乱语不免带来众多后遗症,有的“指示”脱离实际难以落实,有的“遵旨”办理造成决策失误、劳民伤财。“乱语症”与“失语症”尽管症状不同,但病根都是一样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做群众工作对干部来说是功课,也是一门艺术。根治干部的“失语”与“乱语”,要对症下药。药方:一颗炽热爱民之心,一股脚踏实地作风,一缕廉洁自律清风,一种勤奋好学劲头,一份服务群众才干。

干部“失语”,必然与群众越走越远,社会矛盾必然越积越深;干部“乱语”,必然引发社会矛盾,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不失语,要求干部走群众路线,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理直气壮引导社会舆论,做细做实群众思想工作,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不乱语,要求干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计,真心为群众谋福祉,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失语、不乱语,多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浅显明白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回应群众关切,解答群众疑惑,解决解释好群众诉求,才能让群众工作润物无声、深入人心,才能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池州市纪委监委)

新闻排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