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敢于担当不惧魑魅魍魉 秉公执法必然赢得民心

时间:2018-11-16 15:26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近日,“2018海安最帅交警”的话题在微博上火了。事件来源于江苏海安交警在依法扣留一辆脱保车辆时,违法行为人对交警提出质疑并拿出手机拍摄,一名陶姓警官挺身而出,不惧违法行为人的叫嚷威胁秉公执法,赢得网友纷纷怒赞,并评价其为现代版的“李云龙”。

在微博上之所以“火”了,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方面,面对违法行为人的质疑和拍摄,陶姓警官能主动从几个辅警中挺身而出,“要拍就拍我吧”,尽显责任担当。

“为官避事平生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勇于承担职责与责任。

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把勇于担当作为一种追求,常怀担当之志,常练担当之能,敢于把急难险重任务的压力拉过来,豁得出去顶得上来。当前,许多领导干部不敢担当、不愿作为,存在着思想上求“稳”、观念上求“守”、心理上求“躲”等慵懒现象,影响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对于如此敢担当的陶姓警官,能赢得群众点赞也就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陶姓警官能秉公执法、秉公用权,在处理问题时规范使用法言法语,权威化和人性化相结合。“我是 …,你因涉嫌车辆脱保,需要对你的车辆进行扣留。…不要因为你身体不好,就可以为所欲为。至于你说是癌症病人,可以酌情处理。你可以拍,我们接受监督,但是不接受恶意炒作,否则你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些话语,有理有节,让人信服。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权力姓“公”不姓“私”。因此,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不怕“摊事儿”,不怕 “麻烦”,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用手中的权利为亲属、朋友谋取私利,群众怨声载道,最终受到党纪国法惩处,甚至沦为阶下囚,正是因为忘记了手中的权利姓“公”。陶姓警官在执法过程中愿意接受群众监督,坚持秉公用权、透明执法,自然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点赞。(淮北市杜集区纪委监委  刘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