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力戒“痕迹主义”

时间:2018-09-17 09:52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日前,《半月谈》刊文《以痕迹论政绩,“痕迹主义”有点过了》,点出形式主义新变种“痕迹主义”,令人震惊、引人深思。

平时,在工作中注意留下痕迹本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必要的留痕纪实是复原工作情况的有效手段。过分注重“痕迹管理”,就会演变成“痕迹主义”,造成做“假痕”、“虚痕”,以“痕迹”论政绩。“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基层“痕迹主义”最直观的表现就在于应付考核,台账制作务求精美、厚实、详细,甚至于脱离现实完全按照考核标准捏造虚假台账,只为确保考核成绩。同时,也有一些基层干部将留多少痕迹作为衡量政绩的“量尺”,以至于“文山会海”回潮、“摆拍”之风盛行,简简单单搞一次“卫生清扫”却需要留下9种档案材料,当真令人啼笑皆非。

“痕迹主义”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是典型的眼睛只向上不向下的“花架子”。既误了干部职工们的时间精力,也误了干事业抓落实的有利时机,更误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荼毒之深、危害之大,不言而喻,必须及时戒除、清新基层政治生态。

戒除“痕迹主义”,就必须找准问题根源。“痕迹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些政策的执行者们扭曲了上级精神,枉顾了实际情况,相信痕迹多于相信实绩,使得基层为了应付考核,不得不在“痕迹”上做文章,最终导致了“留痕之风”在基层盛行。

戒除“痕迹主义”,就必须在根源处下手“斩草除根”。上级部门要尽量避免“唯痕是举”的考核方式,大幅减少看台账这类“痕迹”的比重,实事求是地去基层一线“以实效论英雄”。也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统一的工作纪实上报平台,上级部门随调随取,第一时间掌握工作进度,减少基层“留痕”负担的同时也促进了工作成效的提升。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抓留痕不抓落实、问痕迹不问结果”懒政怠政行为的打击查办,坚决遏制“痕迹主义”盛行的现状。基层在落实上级政策、部署时,更要多些务实担当,牢固树立起“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干事导向,钉好每一颗钉子、扣准每一粒扣子、担起应担的担子,撸起袖子真抓实干,这样才能在群众心中留下为民务实担当的“真痕”。

“痕迹主义”的“虚”风,永远吹不倒“实”心的人。只要我们一名党员干部,都能时时刻刻牢记“实”的要求,弘扬“实”的作风,践行“实”的标准,“痕迹主义”生存的土壤必然会被连根拔起,戒除基层“痕迹主义”的癣疾也指日可待。(铜陵市义安区 方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