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史今读】“民心知府”泛爱天下士

时间:2019-03-21 09:40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史今读     编辑:张晓玉
【字体: 】      打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千百年来,苏轼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作品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深受大家喜爱,想必大家都能背上一二。但对他为官清正、廉洁奉公的业绩,世人却知之不多。

有官贤良,政事卓绩

嘉佑二年,苏东坡二十二岁,一举考中进士后,因母亲病故,在家服母丧三年。二十六岁,任大理寺评事(审判员),签书风翔府节度判官(审判长),奉命巡视陕西宝鸡、虢、眉等县,所到之处,平反冤狱,清理积案,被当地百姓称为“苏贤良”。

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坚持“当天事,当天毕”,从不积压公文。至今在苏东坡纪念馆还保存有他亲笔书写的日历几份,在每份日历上,都写着应办事项、应审案件,办完一件,用毛笔勾销一件,到晚上再复查一遍,以防遗漏。他有时泛舟游湖,也要把公文带去,在欣赏湖光山色以后,“据案判决,落笔如风雨,分争辩讼,谈笑而办。”

任职各方,兴利除弊

苏东坡曾几次来杭,先任杭州通判,后为杭州太守(知府)。他看到西子湖被污泥墙塞,就组织民工,葑泥筑堤,从南到北,有六桥九亭,被后人称为“苏公堤”。“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一。在修筑苏堤时,东坡每天都要亲临工地,检查进度。有一天,他肚子饿了,午饭尚未送到,他就和民工一起吃糙米饭。

苏东坡不信炼丹,缺重视医药。他在杭州时,曾拿出私帑金五十两,在城中开办“病坊”(诊所)一所,聘请高僧名医给病人治疗,三年医愈千人。原名“安乐坊”,后改名“安济坊”。

东坡在任徐州太守时,正好碰到黄河决口,他临危不惧,亲自率领军民筑堤抗洪。七月“河决”,十月“河复故道”,保护了徐州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至今徐州还保存有“东坡黄楼”。

洛阳牡丹甲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扬州盛产芍药,前任太守仿效洛阳,也作万花会,劳民伤财。宋哲宗元祐七年,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正逢花会之期,他下令停办,扬州百姓拍手称快。他给友人王定国写信说:“花会用花千万多,吏缘为奸,已罢之矣。虽杀风景,免造孽也。”

廉洁奉公,坚守初心

苏东坡从二十二岁到四十四岁,除了守母丧三年外,当了将近二十年的地方官,一直廉洁奉公,“布衣蔬食”。在封建社会,有一句民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苏轼担任过杭州、湖州、徐州、扬州、密州等地的知府,从未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这在封建社会,确实难能可贵。

东坡刚肠嫉恶,直言无忌。因写了一首《桧诗》被奸臣陷害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御史台)诗案”。后经曹太后向宋神宗说情,又经几位大臣保释出狱,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达五年之久。东坡从五十岁到五十八岁,仕途比较顺利,仍然廉洁奉公。他五十九岁时,又遭奸臣陷害,被远贬到海南岛,度过了最后七年的艰苦岁月。

苏轼一生命运多舛,谪居黄州,远贬海南,半辈子行走祖国各地,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千篇,但“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或许只有那民心、廉洁才是他一生的支撑。(泗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  张宁)

新闻排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